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600字参考
格列佛游记以其高超的思想与艺术成就而成为世界讽刺文学的典范,进而开创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它的不灭的光辉与旺盛的生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欢迎查阅!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
《格列佛游记》确实是一本奇书:精妙的讽刺,同时以一种似乎不容置疑的身临其境感,把那些荒诞不经的人和事,衬托得格外真实,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首先,我从未读过哪一本书,对现实的讽刺是如此的全面、多样和刻薄。
比如对党争政治的讽刺:认为穿鞋应该穿高跟鞋的是一个党派,该党派自认为是古时礼仪的传承,而当下得势的是低跟鞋党派,目前君主提拔的绝大多数朝臣就是低跟派,而储君则一跟高一跟低,走路不得不一瘸一拐,高低跟之争寓意着当时英国朝局内的托利党和辉格党之争……
对教派纷争的讽刺:认为吃鸡蛋应该先打破大头一端,并不惜要把坚持小头一端吃鸡蛋的人赶尽杀绝,迫使之不得不逃亡海峡对岸的另一个国家,大小头的区别暗指天主教和新教……
对人性追求长生不死的讽刺:格列佛在第三次航海中遇到的一群长生不死之人“斯特鲁布鲁格”,格列佛起初很羡慕他们的超能力,还幻想如果自己有此能力当如何好好使用这完美的天赋,结果当地人一席话彻底浇灭了他心中幻象的火焰:他们很正常人一样,依然会老,器官衰竭,身体废弛,食不知味,更别妄想有无限的性能力了,到了九十岁,牙齿掉光,食欲不振,记忆力衰退得连一句话都读不完整,自己能力糟糕至极不说,伴侣子女朋友知己都一个个过世,把孤独与凄凉都抛给他承受,且法律规定,八十之后子孙就可以占有其财产,他们一切政治权利都被剥夺,只过着最低保障的生活,而且还死不了,因此这班人性情顽固、暴躁、爱唠叨、贪婪,嫉妒和妄想是他们的主要情感,因此格列佛最后也感叹:他们是生平所见最伤心之人。看完这个,谁还愿意自己长生不死呢?郭德纲最精彩的相声中的脑洞,似乎也未曾开到这么大和这么深吧。
同时,那些被讽喻与讽刺鞭辟的人和事,不仅指向时局,更跨过三百多年的岁月,到今天仍然在另一片大陆上不断重复上演,那些讽喻与讽刺就像寄生在其上的“荨麻”,至今仍然让一些人痒与疼,这是这本经典的生命力所在。比如,野胡对于有色石头的疯狂占有,像极了今天我们周围那些贪婪之人;飞岛国大科学院那些拍脑袋设计出的农业、建筑、工商等革新举措,结果毁坏了此前的产业和资源,却无一成功,导致举国上下一片废墟,民众缺衣少食,而计划者却反而在希望与绝望的同时驱使下,更加变本加厉的要去实施计划……听起来与几十年前的那场大跃进运动是不是很相似?
其次,书中大量使用的数据展示、过程罗列,仿佛这一切就是作者真实发生过的旅程,因此这篇游记的真实感也就显得那么勿容置疑,从而让那些荒诞不经的小人国、飞岛国、慧骃国,也显得真实可信,一旦读者打消了疑虑的念头,那种对讽刺的体验,就更有切肤之痛。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
乔纳森用简练朴素的文笔,引导我穿行在天马行空的字里行间,格列佛怀着满腔热血,带领我遨游四国。跌宕起伏的情节在无形中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矛与盾。
主人公格列佛在“羚羊号”中遭遇风暴而开启了他奇妙历险的第一站——小人国。在这里,朝廷通过跳绳选拔官员,两国之间会因鸡蛋先吃哪一头而持续苦战。格列佛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仿佛都充满了幻想与不可思议。但这并不能让不甘寂寞的格列佛停止冒险的脚步,他在经历过一波三折后,来到了大人国。“珍稀动物”的他在洋洋得意地介绍故乡时却遭遇到制度古朴的大人国国民们的质问。他们厌恶格列佛口中的卑劣政客与流血的战争,三年后,格列佛在惊险中离开大人国回到故乡。但他那刻在骨子里的热爱冒险让他登上“好望号”,再次开始历险。这次,他所在的船只竟遇到了贼船,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飞岛救起。在这里的人们穿着怪异,相貌异常,整日沉思默想。
怪诞的教学方法与荒谬的思想令人瞪目结舌。后来,格列佛再次受聘成为“冒险号船长”,却不料被囚禁,接着被放逐到慧骃国,这是我和格列佛都向往着的地方。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牲畜。格列佛一心想留在这里,却因慧骃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议消灭所有耶胡而无奈离开。从此以后,格列佛决心与马为友,不与他人同流合污。
书中,乔纳森利用高超的讽刺艺术,通过具体情节,含沙射影地指出当时英国各种制度以及政教措施的黑暗和愚昧。这不禁让我感叹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条件,也让我学会珍惜与感恩,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时,乔纳森所极力宣扬的“人们应脚踏实地的活着”,令我陷入深思,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受益匪浅。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3
这本书写了主人公格列佛游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姻国的经历。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不留情面地对十八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他讽刺隧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他讥讽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野胡。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游历慧姻国,熟悉了具有仁慈、老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姻。在慧姻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眼。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姻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进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野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由于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老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姻国,慧姻国事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经常发生:小偷小摸、乱扔乱丢、破坏公物,这是我们生活中常有的现象;拐卖儿童谋取暴利、为了金钱抛弃自己的亲身父母,这个电视中也经常放。难怪我们的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进步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姻国一样,人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同一的。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让这个社会像慧姻国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透明。这样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