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700字 >

论语读后感700字范文(2)

涵樱分享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发展成为了他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

纵然,《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论语》读后感4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修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可以得到老师的赐教,这足以反映出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

再如:“朝,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意思是说,孔子上朝的时候,与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从容不迫;与上大夫说话,态度和悦;君子在场时,说话局促不安。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不同等级的人说话态度明显不同,他的做法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充分说明孔子所处时代是一个等级分明的时代。

此外,从“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当时的人们很重视祭祀祖先,即使别人送再多的东西,如果没有祭肉,主人也不会高兴等。

当然,虽然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带有明显时代色彩,透露出封建社会的腐败气息的言论,但从整体上看,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治家治国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它仍是一本好书,孔子也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论语》读后感5

此篇同前几篇一样,以语录体展现孔子对于弟子的谆谆教诲,对于学生的不同个性,孔子都会采取不同教育方式与教育内容,同时孔子也为诸多学生树立一个具有仁德儒者典范,以激励大家共同完善自我修养。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说:“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这是孔子对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明确说明。此前都是在对弟子教诲,评价中体会到孔子对于不同个性的学生,不同关注。

既然孔子在平日的教诲中已经阐明了仁的精神,那么他最为得意的学生颜回便是仁德典范性人物,是激励大家去完善自我修养的榜样。

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雍也篇中,孔子对于颜回的三次评价。孔子道:“有个叫颜回的弟子很好学,他从不拿别人出气,也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孔子说:“颜回啊,他的思想可以三个月不背离仁德。至于其他学生,少则一天,多则一月罢了。”孔子说:“真是贤人呐,颜回!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别人忍受不了的穷苦,而他照样怡然自乐。真正的贤人是颜回啊!”就这三句话,颜回仁善豁达的形象就已跃然纸上了。

除此之外,孔子对于学生不足之处都是直言告诫,他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告诉子夏,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小人式的儒者,等等。

可见孔子对于学生教育的良苦用心,对于仁德追求的不懈努力,值得我们后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反省自我。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