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中三年级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罗贯中编选的历史小说。这本书十分的吸引人,当中,我最欣赏的是诸葛亮。说起诸葛亮,真可谓家喻户晓。如此一个熟知天文地理、古今贯通、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甚至能呼风唤雨的谋士,看来刘备三顾茅庐是很值得。
果然,诸葛亮刚出茅庐便立了功。火烧新野,把曹军打的焦头烂额,使原本对诸葛亮的才智有怀疑的张飞、关羽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如草船借箭,诸葛亮早料到三天后有大雾,轻而易举的借到了十万支箭。一向自大的周瑜都不得赞叹道:“先生神算,使人佩服。”刚借完箭,诸葛亮又生一计:火攻曹军,还竟然能呼风唤雨借来东南风住周瑜火攻,烧地曹军十分惨重。曹操侥幸逃脱,诸葛亮又生一计,各处埋伏兵马,最终被关羽放行,从死里逃生。
至于之后三气周瑜,更是突出了他的谋略过人。周瑜气量狭小,自以为是,自我智不如人,便把诸葛亮看作眼中钉,恨不得将其置于死地.谁知诸葛亮聪明绝顶,周瑜害其不成反遭其害.真是赔了夫人
又折兵,自讨没趣,到最终连自我也被诸葛亮气死了.以致于周瑜死前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自出茅庐之后巧施妙计,屡试不爽。指挥作战无往不利。他用自我的传奇的一生为《三国演义》这部著作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三国演义读后感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并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终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并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一样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可是两个人都有自我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可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当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并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应对人生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3
我到此刻读过很多本好书,有《论语》《三字经》还有《海底两万里》和《八十天环游地球》可是这些都不是我最喜欢的,我最喜欢的还是在中国畅销了几百年的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三国演义》。
要提起《三国演义》这学名着就不得不提起写他的着名小说家罗贯中了,罗贯中生于元末,猝于明初,据说在朝廷更替的变动中,它曾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活动,在写《三国演义》一书时,他一方面剔除了司马仲相阴断狱,刘备太行山落草之类荒诞的情结,添加了一些正史和诗词书表以加强历史性,另一方面又对艺术进行了很多加工。,使得文字流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上丰富多彩,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小说家与戏剧家,罗贯中除了《三国演义》外,还着有历史演义《隋唐两朝职传》《残唐五代演义传》及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杰出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的故事精彩纷呈,分一百二十回,优秀的片段很多,有连环计,一部分取于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风波亭”和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催听贾诩”中选的,故事为董卓进京后废杀少帝,纵兵杀掠奸淫,无恶不作,越骑校尉伍孚与骁骑校尉曹操刺杀董卓不成,一死一逃;渤海太守袁绍联络17路诸侯讨伐失败,董卓更加骄横残暴写起。司徒王允表面趋奉董卓,回到府中忧心如焚,仰天垂泪。府中歌妓貂婵大义献身,与王允共定“连环计”:先将貂婵许嫁吕布,后献与董卓;貂婵从中取便,离间董卓吕布父子反目。王允又多方结好友吕布,晓而大义,最终使吕布杀死了董卓,为朝廷出掉了大恶。这一段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董卓的骄横跋扈,王允的深谋不漏,吕布的反复无常,均令人过目不忘,貂婵虽然是虚构的人物,可是仍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很能显出作者的途述故事的本事和塑造人物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