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初中作文

戴衔分享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英国画家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为原型塑造的人物,高更最后也到了塔希提并埋骨于一个荒凉的小岛上。但除了生活的大致轮廓外,毛姆创造的完全是另外一个人物。这篇小说是毛姆在游经塔希提岛后,回到欧洲后写成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月亮和六便士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

谁不曾有过梦想,梦想就如空气,没有它,生活也会嚼之如蜡,失去光彩。但可曾想过,如果你处于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头现实却在向你招手,此时,面对理想,你敢不顾一切吗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为有现实因素的束缚,理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也总会有人在你耳边说,醒醒吧!别再做梦了。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小说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这也更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

我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发皎洁的光芒,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现实。我们或许可以仰望月亮,感叹它的魅力而忽视脚下的六便士,但我们却不能放弃六便士的生活而选择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此时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一张“高级白领放弃舒适的生活选择在街上卖煎饼果子”的图片新闻,虽然最后记者还原了事实真相,证实主人翁只是闹着玩,随手发的微博,但是此微博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都羡慕其有如此的勇气,也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厌烦。

或许“自由自在地卖煎饼果子”是每个忙碌白领的梦想,说来却好笑,这梦想如此小,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我们却连实现这一个小小梦想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们还有房贷没还,生活还得继续,高工资不能放弃。

小说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那股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让人艳羡。我也常常思考,为何理想总与现实对立?为何现实总是会束缚理想的翅膀?我们不能改变现实,那么就改变自己吧,找一个现实的理想,或者说找一个现实的目标,免得可望而不可即时生发的无线失落感。

理想与现实就如爱情与面包,或许只有睿智的人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是,我还是很羡慕,那种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那样的勇气是我没有的,却始终找寻的。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2

平凡的人生多有桎梏,智者和哲人能做到某种纯粹的自由——题记

一直有两个问题搞不明白,其中之一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解读: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写道: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士兵突击》里许三多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虽然没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也间接做了一些现实的解读。现实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成家立业说,传宗接代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说…

曾希望于哲学书中寻找答案,但总觉得的内容晦涩难懂,竟没能找到想要的答案。《月亮和六便士》也可以归结到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上去,我们一直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做着选择,基于此可以推荐看这本书,但是本书的主人公又是一位只追求月亮的人,这是他的选择,但人生并不全是为自己而活,个人的成长包含家庭和社会的付出,基于此并不希望有更多主人公这样的人。

有人说这本书的原型是高更,为了追求艺术舍弃妻子孩子远离家乡,因对高更不了解,所以还是说回本书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他有稳定工作和温暖的家庭,如果就这样平凡的过一生,那么这本书也就不用往下写了。不知怎的他突然对画画着魔,为此辞去了证券经纪人的稳定工作,抛弃亲友,远离家乡,奔赴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以画画度过自己的下半生。下半生的他是一个纯粹的人,这样纯粹的人很少,而且多数生前多穷困潦倒,以平凡人的视角,这种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一般情况下会被认为是疯子。其实这样的人是不会关心别人怎么看他,仅就这一点来说这种人是值得学习的,自己的人生本就只能自己定义,与别人的看法没有多大关系。

其实多数人是敬佩纯粹的人的,至少敬佩这份纯粹,书中的斯特洛夫如此,布吕诺船长如此,文中的“我”也是一样,毕竟平凡的人生有事业、有家庭、有割舍不下的种种。不可否认平凡人的生活更多被纯粹的人指引,如尼采和梵高这种,或许他们也没找到人生的答案,但探寻生命的旅途并未有丝毫改变,他们思想的自由使我们得到了某种解脱。斯特里克兰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完成了一幅对人生探寻的巨作画,最终他选择将其付之一炬,或许他找到了人生的答案,又或许早就明白生命的意义并非追求最终的结果,而在于每时每刻做自己。

月亮和六便士,可以理解为梦想和现实。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其实想生活的又何止一个王尔德。很多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要不后悔所做的选择,走好脚下的路,足以坦然的过好这一生。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3

当遍地都是六便士时,你是否还有勇气抬头望向月亮?

一百多年前,奥斯卡·王尔德写下这样的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这,就可以用来概括《月亮与六便士》这部小说。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济人,一夜之间抛弃了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经受了一系列的磨难,在对文明世界的厌倦下,他来到南太平洋中的一座美丽岛屿,与世隔绝。在临终前,他带着傲慢和不逊纵火烧了自己创作的一幅杰作……

在这部小说中,毛姆描写了诸多人物,一边是为理想而倾其所有的,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兰,亚伯梓罕医生,布吕诺船长;一边是爱慕虚荣的斯特里克兰夫人,库特拉斯夫人,卡迈克尔医生,还有热心诚实的斯特洛夫,背叛爱情的布兰奇,贪图小利却义薄云天的尼克尔斯船长,乐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说会道的库特拉斯,纯朴善良的阿塔……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对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对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纷繁的故事,全凭"我"来穿针引线,可以说“我”是这部小说的又一个主角。

了解斯特里克兰前,你必须了解高更,纵看高更,三十五岁毅然辞去了个股票经纪人的工作,专心致力作文//.ZuoWEn8./于绘画;一一年值一三年,以及一五年至一九零一年,高更曾两度前往塔希提岛,长期居住并进行创作。这些都与斯特里克兰的命运有了几份相似之处。可以说:理想与现实,崇高与卑贱,神圣与凡俗,无论在斯特里克兰还是高更上,都并非二次元对立。斯特里克兰即带有现实生活的粗鄙和冷漠,也有着无人能及的超凡意志和追求。这也就是《我们从哪里来?(高更作)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的核心精神。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