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葵花记读后感600字参考
青铜很小的时候因为一场火灾而失语了,他的爸爸妈妈同样也很忙,只有牛陪着他。因为是哑巴,他失去了在村里上学的机会。与葵花的相遇才使他认识到他并不是孤单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青铜葵花读后感,欢迎查阅!
青铜葵花读后感1
青铜很小的时候因为一场火灾而失语了,他的爸爸妈妈同样也很忙,只有牛陪着他。因为是哑巴,他失去了在村里上学的机会。与葵花的相遇才使他认识到他并不是孤单的。青铜同样热烈地渴望上学,可是在家里经济紧张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把机会让给了葵花。
为了不使葵花受到嘎鱼的欺负,他每天都送葵花上下学。他是多么关心葵花!这种浓浓兄妹情也是这部作品贯穿始终的主线和基调,还有一次,茨菰田被嘎鱼的鸭子吃了后,青铜主动替葵花受过,被爸爸砸了满身的泥巴。青铜对这个家也是那么关心,我永远记得,那个大雪天,青铜带着十双芦花鞋不依不饶的要卖完,为了最后一个顾客,他忍着刺骨的寒冷把脚上穿着的芦花鞋脱了下来卖了……青铜又是十分聪明的人,为了葵花,他能做出一切别人无法做出的事情,这是兄妹的羁绊和爱所创造的小小奇迹。为了葵花能在灯光下学习,他不顾劳累捉了满满十灯萤火虫;
为了葵花在演出时,能有一条好看的项链,他整整几个小时挑选并把冰凌吹出小孔,吹得腮帮子都麻了……当然青铜也是一个极有自尊心的孩子,还记得他抱着嘎鱼家的公鸭忍着极度的劳累一圈圈在村里走的样子,还记得他在茨菰田遭受嘎鱼鸭子毁灭性破坏时骑着牛冲向嘎鱼的鸭群时,还记得在遭到老师们嘲笑后他当面挥笔写下那句话时……特别是葵花去江南捡银杏时,他每天夜里忍着疲劳不辞辛苦的提着那盏小小的灯等待着葵花回家,这盏灯亮在了所有人的心里,这没有极大的毅力是绝对做不到的,唯一支撑着青铜这样做的是他对葵花的爱。这个聪明而憨厚的男孩足以感动所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当城里的人把葵花接走后,青铜整整三天坐在那高高的草垛上不吃不喝,极度悲伤的他甚至看到了葵花的幻影,他的嗓子竟发出了含糊不清的“葵花”的叫声,是怎样的思念与激动,才能让一个哑巴少年重新说话,是怎样伟大的情感,才能冲破这禁锢已久的生理的藩篱!看到这我心猛一震,泪涌出眼眶。
青铜和葵花,他们的名字与这座雕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是天意,是无法割断的情缘。可以说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我们有着天壤之别,而且偏偏又赶上了多灾多难的年代,水灾、蝗灾等灾难在本就风雨飘摇的一家雪上加霜,但没有人放弃,从文章中一段青铜家每天都不断传出笑声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快乐,苦难没有使他们抱怨,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强。虽然我没有完全读懂代后记,但是我也深深的体会到这种痛苦确实美丽,在那种贫困的年代,痛苦无处不在,但是那个时代的人却反而相处的更融洽,“作品写苦难——大苦难,把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
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这确实是这部作品最完美的写照。淡淡的忧伤,每一个故事都令人心酸,孩子们的懂事与善解人意,大人们为家庭做出的努力和对孩子的关爱,当我再遇到困难时,总会想起这本书,仿佛又看见那朵朵葵花昂着头朝向那轮金黄色的天体。
青铜葵花读后感2
最近我正在网上享用一分美餐,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美味又可口。这是一篇很朴实的文章,几乎没有半点的色彩渲染,但它足以让我泪流满面……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第一次读到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文字纯净得似一滴露珠,晶莹而剔透。然而就在这种晶莹中又分明折射出一种凄凄的忧伤。那种于纯美中透出的痛苦紧紧抓住人心,而那份于痛苦中流露的美则显得更加深厚,读着这样的文字,不知不觉中便恍然走进了青铜葵花的世界。
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同样沉默寡言而且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但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在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费尽了心思,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也卖了;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时不去别人家“借灯光”,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的我们,也许已经失去了于痛苦中感受美的机会,《青铜葵花》无疑是给我们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个世界,发出了另外一种声音。它让我们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苦难,而苦难中也含着更动人的美。虽然青铜一家过得很清贫,有时连饭都吃不饱,他们的生活跟我们比起来,真是差太远了。不像我们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但我们有些人还在嫌这嫌那,吃饭要挑,穿衣要挑,整天觉得父母欠他们似的,自已苦得不得了。与青铜葵花比比,我们不觉得惭愧吗?
青铜为了葵花登台演出精心制作了一串冰项链,并亲手挂在葵花的脖子上,让所有的人感动不已。在大雪纷飞的寒冬,青铜到油麻镇去卖芦花鞋,为了多卖点钱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他竟然把自己脚上穿的芦花鞋也卖了,赤脚踏着积雪走回了家,而今天的我们棉鞋就有几双,哪能忍受如此的痛苦,想想自己真是太幸福了。这样的痛苦经历我们生活在糖水里的孩子是无法用心体会的。身边的同学常为作业多而叫苦连天……难道这比得上青铜葵花他们所遭遇的苦吗?
青铜的奶奶生病,葵花为了给出奶奶攒钱看病,小小年纪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采摘银杏,虽然只挣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够给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让人感动。而我平时一元两元地花钱一点不心疼,要知道这钱可都是父母辛苦劳动的报酬,乱花钱就是对他们的劳动的不尊重。在我家父母为我付出了很多,而我很少给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知道享受,却不知回报!
青铜葵花读后感3
自从读过那本书后,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花田和金灿灿的葵花田便经常出现在我的眼前,在那朴素的村庄里,虚构的故事,带给我的,却是真切的感动。
为谁感动呢?这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那善良淳朴,都让我感动。
葵花,一个城里的小姑娘。3岁时,他妈妈去世了。随着爸爸来大麦地的那段时光,就能看出她是那么懂事,爸爸工作的繁忙,极少有时间与她在一起。陌生的地方,冷清清的农村,她的孤单可想而知,却从未抱怨过。爸爸晚上设计作品,她表现出的,是超出她这个年龄的善解人意,看着葵花哄自己睡觉,我的心酸酸的。后来她爸爸不幸溺水去世,葵花来到了一河之隔的大麦地村,与青铜住在了一起,大麦地是个穷村庄,青铜家又是这个村里最穷的一户人家。葵花深深地了解,她从来不因自己的事给这个家增添负担,反而常常为家人着想。在学校大家集体照相时,葵花却怕同学问她照相的事连教室里都不敢待,躲进了竹林……当问到“为什么不跟家里说”时,她为安慰家人,说出那句违心的“我不喜欢照相”,我仿佛看到葵花的心在流泪。葵花也很关心哥哥,我会想起在讨论谁上学时,她坚持要青铜去,还有她耐心地教青铜识字写字的那段温馨时光……
葵花为了这个家,为了对得起大家,她在学校里学习是那么努力,各科成绩都是第一名,在风灾摧毁了青铜家的房子后,没有灯她无法写作业,在去翠环和秋妮家时,她也是那么体谅同学、那么热心,什么都愿意为同学做,当看到她借着微弱的月光吃力地写作业时,我真想哭。谁都知道,葵花是那么喜欢学校,那么喜欢上学,学校生活的一点一滴都让她着迷。可是为了为家里省下钱为奶奶治病,她不顾家人的误解,不顾老师的失望,沉受着巨大的压力把每个科目都考砸了,这需要多大的牺牲啊!为了让奶奶能得到好的治疗,她不顾辛苦去江南拾银杏,在有些人看来,葵花这么一点儿不准备,把自己看成是能挣大钱的人是很可笑的,但是谁能体会葵花是多么孝顺奶奶啊!像她这个年纪的孩子本来是在家里无微不至的享受着家人的关怀的,她为了奶奶却勇于挑起生活的担子,这么瘦弱胆小的女孩,只身来到陌生的他乡,需要克服多大困难!葵花和奶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却具有多么令人震颤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啊!
青铜的奶奶也令我非常感动,她很爱干净又很简朴,特别是对青铜和葵花的关爱。奶奶是最能理解青铜的,青铜的大部分时间都与奶奶度过,青铜不会说话,他用手势与人沟通,奶奶能毫不费力地看懂,哪怕是最细微最复杂的意思。奶奶的手也很巧,织的衣服是全村最好看的。
奶奶年轻时家里很富裕,有一对金耳环、一个金戒指和一个手镯,可是为了让水灾风灾后为孩子盖起茅草屋,她卖掉了耳环,这在她耳朵上戴了一辈子的耳环;在蝗灾过后为了给孩子烧一顿饭,她又卖掉了戒指;直到她去世前,她仍然惦记着孩子,说要把手镯留给葵花当嫁妆……记得青铜家穷的那段时间,奶奶经常夜晚还背着山一样高的柴禾,当买房子需要借钱时,奶奶不顾别人冷脸拖着年迈的身躯去向人家借。最令人潸然泪下的是青铜家粮食紧张的那段时间,奶奶说要去探望妹妹,其实到那儿第二天就下地摘棉花去了,那棉花的质量都是顶好顶好的,白得耀眼,那棉花地一眼望不到边,走一个来回就需要一天时间,但奶奶只说要给青铜葵花做棉衣服,直到病重被人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