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稻草人读后感800字参考
《稻草人》是叶圣陶的着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童话集。它已经传承了近一百年了,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稻草人》读后感,欢迎查阅!
《稻草人》读后感1
暑假,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他笔下的稻草人,和现实生活中的稻草人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受伤害的人们。
田野里美丽的风景和随时随地发生的事情,只有稻草人知道得最清楚。他是一个不能动的草人,他的心肠好极了,他十分想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可是,他的好心肠也无力改变一切,稻草人亲眼目睹了三件令他痛心的事。
稻草人原先有三位主人,他们曾是美满幸福的一家人,相亲相爱。不幸和灾难好像特别嫉妒生活好的人家,终于有一天这家人的儿子和父亲相继患病去逝了,只留下一位孤苦的老妇。但老天又在作怪,年年收成不好。好容易碰上好运,天气风调雨顺。眼看就要丰收了,可小虫却啃食了粮食,稻草人恨不得天天捉虫,可是他却无能为力,帮不了主人的忙。
一会儿,他又看见一名渔夫带着病孩子出门打鱼,明天给生病的孩子炖汤。走着走着,孩子口渴了,他就用碗从河中舀水喝。可是喝了河水的孩子也没有任何起色,依然躺着不动。小孩心多想喝杯热茶啊,但她只能喝到冰凉的河水,太可怜了。稻草人难过的想把自己变成火柴点燃,为孩子煮一杯热茶,可是,他还是做不到。
另一位妇女更加可悲。她的孩子死了,丈夫赌博败光了所有家产,还打算把她卖给有钱人家,给别人当牛做马。她觉得自己特别伤心,这个世界再没有什么可以留恋的,一时没想开,就跳河自杀了。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轻生,可是看着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着渐渐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却什么也做不了。他伤心地哭了……
稻草人的精神是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稻草人》读后感2
这个寒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是叶圣陶爷爷的童话集——《稻草人》。其中,令我记忆深刻的还是《稻草人》这一篇文章。
文章讲的是一个稻草人的故事。稻草人非常尽职,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他只希望主人能有一个好收成。
但是,可怕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只小蛾飞来了,它是稻子的仇敌。可是稻草人无论如何也赶不走小蛾。那小蛾当天就在稻叶上下了子,飞走了。稻草人非常害怕,就使劲摇着扇子,警告主人。但是,主人走了,警告是无效了。
这一夜,惨痛的事情都让稻草人给遇着了。他想给生病的孩子煮茶喝,想给渔妇煮粥吃,想阻拦妇女自杀。但是,他就像树木一样,不能走动。最终,痛苦的稻草人还是倒下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深的感触。首先,稻草人的那种精神使我很感动。他是一个有责任心同时又有爱心的稻草人。他乐于助人,默默奉献,也不求回报,只希望别人能够快乐。无论付出多少艰辛与汗水,他都一心想帮助他人。但可惜的是,他不能动。他就像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他的力量太弱小,希望帮助别人,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受苦。自己只好在一旁因内疚而流泪。
稻草人只有微小的力量,却还是一心想为别人服务,而现实世界的我们,能动也能说话,却不曾想过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习稻草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虽然稻草人最后没能保护好田地,但他的精神会时刻激励着我,使我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稻草人》读后感3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近几天,我又看完了一本好书——《稻草人》,合上书本,我意犹未尽。
《稻草人》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一粒种子”、“祥哥的胡琴”、“将来做什么”、“月娘娘的亲事”……令人沉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一粒种子”了。
“一粒种子”讲的是世界有一粒核桃大的种子,而且是唯一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极其珍贵。国王得到了,非常开心,把它当成宝贝似的供养,等待奇迹的出现,但最终失败了,只好不耐烦地扔掉了;富翁得到了,非常骄傲,也精心地照料它,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没有创造出他所期待的奇迹,只好无奈地抛到别的地方;商人看到了,就把种子种起来,用最好的肥料照顾它,盼呀盼呀,最后又没戏了,就往街上一丢;又被一位军人拿到了,同样也用以上几位的方式供养,等呀盼呀,一等就是一年多,最终还是没能养成,于是,他马上用力一扔,种子坐了快速飞机,直往麦田;最后,被一位年轻的农夫拿起来,农夫种下种子,任其自然成长,终于,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大树发出的浓郁香味,让人们脸上绽放出和平的微笑。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规律,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就会产生反效应。种子的成长也需要适合它的环境和适合它的人选。文中的国王、富翁、商人、军人就因为没有懂得这种规律,所以没有把种子养大。同时,国王、富翁、商人、军人供养种子的方式,让我想到了现在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宝贝一样供养,不愁吃,不愁穿,不需劳动……我想: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会强大吗?他们不正像那一次次被抛弃的种子,永远也长不大。就像那最后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一样,只有经历风雨,才可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