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600字初中参考
从书中的标题,很容易能看出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这跟它的作者——林语堂有关。林语堂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子。一位才子写一位才子,就诞生了这本《苏东坡传》——20世纪四大人物传记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查阅!
苏东坡传读后感1
飞雁无意散秋籽,年年春归落新枝
——读《苏东坡传》有感{高中生苏东坡传的读后感}.
苏轼,这位文史界的后来者,没有仙人饮露、力士脱靴的高抬,也无家国破亡、孤苦漂亡的哀思,名声却力压前人后世,成为一代文章之表才。
当我们共赏明月时,我们不会忘记“明月几时有”的叩问,遂记起“千里共婵娟”的祝福;当我们泛舟长江时,我们亦难消“大江东去”的感叹,进而生发“酒酹江月”的释怀;当我们步行西湖苏堤、享受雨后初霁的晨光时,更不忘一位诗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痴醉„„南宋稼轩,北宋东坡,词曲豪放,不拘一格;三苏与韩柳,唐宋大家,文章绝唱;作诗西子湖畔,苏白共留名烟柳堤中;寒食一帖,笔行意动,书文双立,王颜柳苏米„„
林语堂说,太多的注脚对美国读者没有多大用处。记得《在路上》作者、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也曾说过类似的话。美文好书的语言不一定平实,但一定要让人看得懂。于是,林先生的《苏东坡传》便用一种通俗平易但却不失风趣儒雅的语调,悄悄地在你的眼前绘出了这条从平静港口向风暴中心挺进的无所畏惧的探险船经历的风雨。
苏轼早年桑梓生涯一如家乡四川平原的平坦开阔,出川是是先人的蜀道,叹青天之难,汴梁的歌舞升平中,第一次体验新鲜的都市生活。可母亲的去世打乱了入仕的步伐,刚考取的头名,凤翔的闲差试炼,却为三年的孝期阻隔。再次出川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雄浑,更助壮志凌云,却为突如其来的变法打乱,苏轼“吐尽口中苍蝇”的习惯,令其不得不在被请“喝茶”之前,自请离京任职。
苏东坡传读后感2
苏东坡还爱登高,“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可见在人们的观念之中,仙人喜欢住在山上,住在高处。苏轼也是一喜欢登高望远之人。苏轼重游赤壁时,面对江边千尺断岸,他表现出的不是胆怯与畏缩,而是一种征服气概。看来苏轼也是十分喜爱登高的啊!
苏东坡也是位懂得美食的吃货。别的不说,杭州名菜东坡肉就广受欢迎,东坡肉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苏东坡还专门作了一首煮肉歌:“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人们把此等方法煮出来的肉称之为“东坡肉”。
苏东坡晚年爱好炼丹苏子由练瑜伽术在东坡面前走过,因为子由小时候夏天肠胃不好,秋天咳嗽,吃什么药都不见好,但现在什么事也没有了,子由说是跟一道士学气功学的,东坡就去学习气功、炼丹和瑜伽了。还同时给武昌太守写信,请教炼朱砂的方子。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传读后感3
从小学就对苏东坡这位古今闻名的学者有了些许耳闻,一开始是在随便翻翻《宋词》时,一时感兴趣过他写的几首词,后来记不得看的哪本周刊里又冒出了东坡肉这个诱人的词眼,顿时让我把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打上了“贪吃”的标签,上了初中逐渐接触到他写的诗词歌赋,到现在也就只清晰地记得那一首水调歌头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琅琅上口的词句至今都萦绕在我的心房,到了高中,当老师推荐了《苏东坡传》时,我也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直到今年的寒假,我才被这本书真正的吸引了。
凡是在我看来有能力写传记,而又不经过本人同意执笔写的人,一般都是自身文学素养高深之辈,当然,如果你想经过苏东坡同意再写传记,恐怕是先得穿越回宋朝了。和我的想法如出一辙,这本貌不惊人的《苏东坡传》竟是林语堂老先生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执笔之作。作为一位在中英文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语言学家,林语堂老先生想必写这本《苏东坡传》也是信手拈来了。林语堂老先生这篇作品经过张振玉的翻译就我而言感觉并未失去原著的真实思想,所以读的也是让人神清气爽。
这本传记总共三百多页,分为四卷,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按照苏东坡的人生经历用时间顺序依次叙述,使整本书显得条理很清楚,又将读者的兴趣充分的调动了起来。{高中生苏东坡传的读后感}.
序:
林语堂老先生在序中重复强调了他对《苏东坡传》撰写的渴望,言明自己曾一直有想写苏东坡传记的心思,无奈时局所迫,直至今日才完成。这显而易见的体现了林语堂老先生对于苏东坡这个人物有着一种独特的感情,非要执笔写下传记来倾诉不可。“1936年我全家赴美时,身边除去若干精选的排印细密的中文基本参考书外,还带了些有关苏东坡的以及苏东坡著的珍本古籍”,由此可见,林语堂老先生的苏东坡传记是在古籍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他对于这本传记算是用上了一番心思。
苏东坡传读后感4
苏轼,这个名字,相信我们都不陌生。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开始逐渐接触到他写的诗词歌赋,他的那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琅琅上口的词句至今都萦绕在我的心房,初中时,老师就推荐过《苏东坡传》,我当时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直到今年的暑假,我才被这本书真正的吸引了。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这是林语堂先生在序言里所说的,林语堂先生作《苏东坡传》,也算得上是酒逢知己,棋逢对手了吧。
林语堂老先生以讲述苏东坡的一生为开头,通过各个事例,从各个角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不畏强暴,嫉恶如仇的苏东坡,一个天赋才气,吟诗作对信口拈来的苏东坡,一个诗书画三绝的苏东坡,并且还有一个追求长生不死之药的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