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参考

涵樱分享

苏东坡虽文章名满天下,仕途却历经艰险,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立于尖峰位置;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苏东坡传读后感,欢迎查阅!

苏东坡传读后感1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用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苏东坡传读后感2

提到苏轼,我们感觉即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几乎人人都学过他的诗词,对其生平也多少有些了解,可陌生的是我们几乎不了解那个时代、他的真实生平和心路历程,他的文学成就就如此耀眼以至于掩盖了他的其他头衔,他是书法家、画家、哲学家、道德家、工程师、实验者,也是佛教徒、士大夫、皇帝秘书、百姓的朋友,他温文尔雅、广博诙谐,有着赤子之心,载歌载舞、怡然自得。这些都是苏轼,但似乎还不足以刻画出他的面貌。

读罢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也是喜欢上了这个近千年前的风雅才子,我想,这么多年来,对于他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词、书法、绘画和哲学,更重要的其实他那风高霁月的伟大人格,“云山苍茫、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几句话是范仲淹所说,但用来形容他自己和苏东坡,再合适不过。

苏东坡对他的弟弟子由说过几句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这是何等广博的胸怀与志趣,当然,这种胸襟让人神往,但也会让自己遭受不必要的苦难,他的第一任妻子王弗也多次劝诫过,不要高估人性的善良,对待朋友也要因人而异。

他的诗词读来朗朗上口,有通达人性的哲理,有看破宇宙的沧桑,有婉转凄苦的爱情,有心旷神怡的风光,有针砭时事的劝谏,有亦庄亦谐的悠扬。这样的作品读来就是享受就是愉悦。这时候才发现身为中国人的幸运,确实,文化够长、底蕴够老,而我们足够幸运。

当然,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书看得出对苏轼的极大推崇和赞扬,但是对王安石的描写过于消极和负面,某些评价恐怕有失公允,而且作为传记,穿插了很多不必要的叙述,略显冗长。当然,并不影响这是值得阅读的好书。

最后摘录两首词,也是最近背诵下来的特别喜欢的两篇。

《行香子·述怀》: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东坡传读后感3

记得林语堂对苏轼的作品有一句评价:“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虽需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大异其趣指的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备受喜欢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诚恳,对待自己很诚恳,所以作品写得也很真实,尽管受了“乌台诗案”的影响,避讳一些,不过他还是很能直接面对自己,所以遒健朴茂。

读完这本书,对于苏东坡的人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时间轴,感觉只是一堆耳熟能详的事件串在一起,看起来热闹,所组成的。虽然陈词泛滥,也有几句话能够牵住我的心,在“瑜伽与炼丹”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说到:“蚂蚁爬上了一个磨盘,以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稳如泰山的,哪知道又开始转动了。”很巧妙的表述了命运对苏轼的嘲弄,好不容易归到红尘世俗作文/,快要修炼成仙,又被卷进命运的漩涡。还是不得不称赞林老的智慧与才气。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