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500字 >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读后感高一作文(2)

戴衔分享

莎士比亚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哈姆雷特》在艺术上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①在人物塑造上,莎士比亚致力于通过人物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揭示人性的深层内涵,他由古典的命运悲剧进人到了现代的性格悲剧,或者说把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深化成了一个复杂的性格悲剧、心理悲剧,显示出更为深刻的人性思考的容量。②善于运用内心独白将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欲望等多层次展示出来。如:“生存还是毁灭”“人是万物的灵长”、波洛涅斯给儿子的临别赠言,墓地谈话和对白等六处富于哲理、文辞警辟的独白,文学史上流传不衰。③多层次的情节线索,和生动复杂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④成功的对比手法。这尤其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如老王与新王,哈姆雷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拉斯,霍拉旭、罗森格兰兹、吉尔登

哈姆雷特读后感4

《哈姆莱特》主要写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王复仇的经过。后来用“哈姆莱特”来比喻那些遇事犹豫不决,顾虑重重的人。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就概括了他的复杂性。

莎士比亚在剧中说:“这是一个颠倒的时代”。不错,彼时丹麦国的状况是:婚礼紧接着葬礼;敌军压境,宫中却仍在纵欲狂欢;朝廷里众大臣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社会上民众群情激奋。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哈姆莱特生活的时代与环境,这一切造就了他的性格与一系列看似怪异的行为。

在我看来,哈姆雷特整个人都笼罩着悲观主义色彩。在哈姆雷特的理想幻灭后的眼中,人类本体是丑恶的,他对人的这种认识带有偏激。所以,既然人在本体意义上是恶的,那还值得斗争吗?人活着还有意义吗?

这种种的考虑,无不造成他复仇行动上的犹豫延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重重的顾虑是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其实很多时候,对于未知的事情,我们总是抱着保留的态度,对于未知的领域,我们总是犹豫不前。因此对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们就这样白白地放弃了。或者有些时候,碰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如奸王克劳狄斯所说,“因为旁人弄舌插足、老天节外生枝,这些都会消磨延宕想做的愿望和行动;该做的事情一经耽搁就像那声声感慨,越是长吁短叹越会销蚀人的精力和志气。”所以,想做的,想到了就该做!

哈姆雷特读后感5

只听得轰隆一声惊雷,遥远的古堡里,发出了一阵似怒吼,似呻吟,似低泣的绝望的呼喊……

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与其活在这人世,独自承受痛苦和背叛,倒不如一头扎进那温柔乡里,从此了却了凡事的纠葛。可是,为什么不呢?如果不是因为畏惧,畏惧死后漫漫的黑寂,畏惧遥不可知的未来,畏惧谜一样的空虚的世界,那么,又有多少英雄志士,甘愿抛弃已享受到的荣华富贵,而去追求灵魂的一劳永逸。

鲁迅:孩子,你为什么哭泣,你为什么痛苦,你为什么畏惧生命,你又为何要贬低古往今来志士的一腔热血?今夜,你那躁动不安的灵魂唤我来到这里,我愿意倾听你的苦闷。如果像行尸走肉一般的活,如果活着没有高贵的信仰,如果活着只是为了吃喝玩乐,那么,这与死了又有什么两样。我们活在这世上,就是为了承受生命之轻,生命之重的。我不敢说这世界上还有多少美好的事物,因为我看到的世界已是满目疮痍。可是,我们要活。要活出生命的光来,活给那些背叛我们,贬低我们的人看看——我们多么的快活,我们在为了这世上的真善美而斗争,为了民族的崛起而奋进。我们将我们的生命献给了信仰,献给了人民,死又有何憾?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