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读后感800字范文(2)
活着不需要什么意义,因为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Ps.现在挺想看看翻拍的电影了,葛优演福贵听起来就很不错啊!
活着读后感4
《活着》讲述了一个叫徐福贵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作者余华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方式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也因这部走进内心的作品荣获1998年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并获得2004年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作者以异常冷峻的笔触将福贵老人充满坎坷苦难的一生娓娓道来,从当年衣食无忧的少爷到因赌博家道中落沦落为贫困的佃户;从一双儿女的降生到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等亲人相继离他而去,到最后陪伴他的只有一头老牛;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大跃进到_、包产到户,时间横跨60多年,俨然一部现代史,读完令人不禁唏嘘。虽然上天对这位老人的折磨好像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历经丧子、丧女、丧妻、丧孙、战争、饥饿、贫穷等天灾人祸,但不论经历了人世间怎样痛彻心扉的苦难和生离死别,福贵都奇迹般挺了过来,仍然倔强地活着,活成了一块历史的“活化石”,他仿佛是一株生命力极其顽强的野草,被烈火焚烧过后,春风一吹又是葱葱的绿意,从不向生存的困境屈服,从不想残酷的命运低头,活着是福贵唯一的意志和信仰,也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从福贵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缩影,我们这个民族有着五千年的辉煌,但自近代以来饱受了百年屈辱,我们仍然没有在黑暗中自甘堕落和沉沦,而是前赴后继,通过不屈不挠的民族解放斗争救亡图存,自强自立,从血泊中站起,终于迎来了1949年的国家独立,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回想起来,不正是“活着”的意志在支撑着我们,华夏文明才得以薪火相传、再续辉煌,从而避免了国破家亡的历史悲剧。
笛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芦苇虽然渺小,但它却很坚韧。活着,坚韧地活着,倔强地活着,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只有活着,人生才会有希望,只有活着,才能又看见明天的太阳。今天的人们是幸运的,不用像福贵那样在饱温线上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历史已经大踏步的向前进,现在的人们活着是为了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上帝赐予每个人最珍贵的礼物,活着是对生命的礼赞,不管命运怎样对待你,任何人都没有权利轻言放弃,尤其是面临人生的挫折、打击、低谷和困境时,不要对人生感到绝望,我们需要磨砺的是自己强大的内心,我们需要战胜的是自己的软弱。愿每个人都能从福贵的故事中有所感悟,活成自己生命里的英雄,活出生命的精彩。
活着读后感5
第一次这么快的读完一本书。也不仅仅是我,之前我的两位朋友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那惊人的阅读速度也让我大为震惊。从昨天我开始翻来需要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为什么都会如此之快。这是一本完全不需要书签的书,阅读的时候停不下来也不想停下来。一方面,人都有悲悯情怀,小说中福贵的不幸谁都不想停留品味。向来只有细细品味甘甜,又有谁能做到面对痛苦也是如此呢?另一方面,小说就是展现福贵的一生,带你走进了一个人痛苦的一生,阅读的时候总是期盼着再一下片段能看到主人公的人生转折,也正是这种期盼,激起了读完全本的欲望。
书归正传,既然是读后随笔,免不了要谈谈感受。
《活着》的自序中写道: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正如作者余华所说,主人公福贵他的一生大起大落,身边的人失而复得而最终又一个个离他而去,当最终他的亲人一个不剩的时候,他也变成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他再也不会重温亲人逝去的悲伤了。福贵的一生正如他唱到的那样——“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每个人的人生总会经历很多的苦难和转折。我说这句话可能会被个别较真的朋友计较,它会说自己是如何的一帆风顺,随它说吧,也就只有它会这么说。苦难终将过去,生活还得继续。尽管生活不易,还是需要迎着希望前行,总能找到希望,总能找到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附言:每次在社交圈里推送自己的读后感受,只是想给身边有阅读需求的朋友一个较为理性的推荐。我也知道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沉下心来读完我所写的东西的人不多。读后感·也正是你们这为数不多的人,激励着我每次阅读过后都不厌其烦的推送,感谢你们。最后,最经典的祝福语送给你们愿你们一生清澈明朗,做爱做的事,爱愿意爱的人!
熙熙攘攘,物欲横流,愿天下之人皆遵从本心,无愧于心!
余华活着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