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读后感精彩文章

戴衔分享

从天涯煮酒论史论坛走出来的《明朝那些事儿》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从普通读者到学术人士等众多人的眼球,现在这本书已经正式出版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明朝那些事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

该书从朱棣夺权到俢著《永乐大典》从从解缙的死去到做出迁都的重大决定,到郑和七下西洋、再到朱高炽、朱瞻基,多少的叵测,多少的争夺,历史就是这样地残酷。

读罢全书,明朝的历史在心中如电影般放过,定格在了郑和身上。他波澜壮 阔的一生,结束在了宽阔广的大海,却留下了最恢宏的篇章。他创造了一段历史,征服了300多个国家,强而不欺,威而不霸,正是一个伟大国家的气度与底蕴。虽然其他国家和我们习惯不同、国力相差悬殊,但开放的大明有着宽广的胸怀。他有着处变不惊的魂力,以德服人,绝不是一句笑话。和平与友好,不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正如梁启超所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其实,悲剧或是荣耀,只取决于你是否坚强而已,年仅十一岁的郑和,被俘、被阉、被嘲讽,他早已不同于其他的孩子,没有人知道他受了多少苦,他却始终顽强。他的顽强,注定成就了今天被载入史册的郑和。郑和带着他去麦加朝拜的梦想和艰巨的使命,七下西洋,没有人知道他是否完成了梦想,可使命,他完成得完美,也因此耗尽了一生。

历史就是历史,就像中国永远都是中国。他是公平的,他是可知兴替的,他会被赞颂、被批评、会被说利弊,但我们回味明朝,只是要告诉现在的自己该如何做,要像郑和一样拥有梦想,顽强不屈。做个小人物没关系,只要你不做愚蠢的事,公平的历史总会记录下来你的功德。

历史是宏伟的,是渊博的,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华丽篇章。我们回味明朝,仿佛走在明朝繁华的街道,回望很多人向往的大明王朝,心中燃起的自豪感,浓烈而又真实。

读完《明朝那些事》,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明朝,曾经光荣的明朝,曾经徘徊的明朝,步步衰亡的明朝,都带给我们太多。我们回味明朝,回味历史,以史为鉴,是警示我们最好的方式。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2

这是一本揭露中国古代社会黑暗、秘密的历史书,是一本赞扬洁身自好、清廉的历史书,这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不与其他的历史书混为一谈,一般的历史书言语枯燥乏味,缺少积极、生动的语言,而这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发挥大胆的想象,结合史书,打造出了这样一本幽默风趣的“历史书”。它主要讲述的是明朝从1344年至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是对官场ZZ、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ZZ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书中作者还以品行、才能给明朝厉害的人物做了一个排行榜,排在第一的是圣贤王守仁。王守仁原来在朝廷为官,但是后来上书谴责朝廷权势滔天的小人刘瑾,所以不慎被贬到了一个偏僻荒凉的地带。他非常熟知这里的地貌地形,以及这里常年都多强盗多小偷,治安非常的不利!但是他却毫不气馁,希望用自己的精神内涵来感化这里的人民,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为了这样,他苦心钻研了近七载,终于在第八年的时候,研究出了一门震惊古今中外的学科——心学,就是“知行合一”的理论,将中国古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此,他也获得了心学之父的美称。

除此之外,还有隐忍的李贤和李东阳,他们为了替朝廷铲除奸臣,不惜受大臣们唾弃,不惜舍弃金银财宝、升官发财之道,也不愿与恶人为友。一般人看来是为了利益,可他们只在乎两字——公道。

正是“公道”二字,让我们中华民族得以在这个世界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在每一场为正义的战争中总会有许多人挺身而出,为人民做出贡献。

回望古今,历史向我们宣告: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于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来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们是祖国的明天,也是世界的未来。我们更要学习历史,总结历史,借鉴历史,感悟历史。

我们古人都知“明镜高悬”,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更要明志用功,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修正航线,使正义引领时代,努力奋斗,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3

虽然是暑假,但是由于严峻的疫情形势,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忙于日常琐事之余,多读几本书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上了那么多年的学,但看过的书真的不多,自己制定的读书计划也没有得到认真的执行。从今年2月开始,尽量每天都能花三到四个小时坚持阅读。我一直觉得当下自己所处的困境,很大的原因是由于读书太少,提供给自己的内化动力太少。所以也给自己加了一项写作的任务,希望能更好的消化吸收所读的书。虽然目前由于阅读量的有限,还写不出很棒的读后感,但希望能给自己提供一个阅读、消化、写作、改变的正向循环激励机制,促进自己的成长进步。


以前读的历史太少,政治斗争也接触的比较少,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内心波澜起伏,总有种自己以前活得像傻子一样的感觉。朱元璋、于谦、夏言、严嵩、魏忠贤、戚继光,一个个认知里枯燥的名字变得生动起来,伴随着他们的故事,我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

但是当读完时,真的就像作者在后记中提到的感觉一样,唯一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大概是因为我读的不够深入吧,有机会再刷两遍,估计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在书的最后,作者出人意料地讲了徐霞客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人只活一辈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指责别人的生活。所有的功成名就,所有的伟业,最终都将化为粪土,先为粪,再成土。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