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700字 >

有关堂吉诃德的心得体会

戴衔分享

《堂吉诃德》作品讲述了一位疯癫的游侠骑士唐·吉诃德的故事,他由于对骑士小说的疯狂热爱而走上了游侠骑士的道路。他与他的侍从桑丘四处游历,经历了许多挫折与磨难,做出了许多荒唐至极的事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堂吉诃德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堂吉诃德读后感1

作为西方第一部现代小说,《堂吉诃德》以反骑士主义为主,腥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迂腐。一个已经绝迹的中世纪骑士,在堂吉诃德看来,这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是时候出征了。

让他有这种幻想的便是骑士小说,朝朝暮暮地读,品味,陶醉,深深地陷进去,直到失去理性——满脑子的建功立业,英雄救美,讨教恶势力,成为一个合格的骑士;把风车当做巨人,将旅店当做城堡,一位乡间的女子成了他臆想为自我作为骑士的夫人,可想而知,他的荒唐行为不止这些。

当然“死人奔坟墓,活人找面包”的时代背景倒也给他的历险多了点逼真的感觉。还记得在途中遇见的小牧童遭受财主的拷打时,义愤填膺的骑士堂吉诃德便仗义起来姑且让牧童免遭伤害,还叫富农把欠下小牧童的九个月工钱还回。富农是答应了,可这走后便是又一顿揍,谁让这小牧童丢了羊呢?还跑来一个救星?工钱?没打死算是赚了。堂吉诃德的仗义毫无结果,回家后,梦想着成为海岛总督的老实邻居桑丘成了堂吉诃德的随处,彼此成为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他还曾把罪犯当成是受迫害的绅士,杀散了押役救了他们,并要他们去村里找女恩主道谢,结果反被这些罪犯打了个重伤。虽然这一路上,桑丘不断地纠正他,可是堂吉诃德依旧坚持自我的想法。作为随处的桑丘不能有违主人的意思,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他,甚至还期待着主人应允的一座岛屿。就这样,堂吉诃德完全迷失了对现实的感觉,沉浸在自我无边的幻想中。

堂吉诃德读后感2

“命运像水车的轮子一样旋转着,昨日还高高在上的人,今日却屈居人下。”对于这么一个命运多舛的堂吉诃德而言无疑是当时人们对于骑士的盲目敬仰的一个缩影。

越是到故事的尾声,就愈是让我想起一个人来,那便是孔乙己。一个夹杂在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之间的人物,这一点和堂吉诃德很像,因为堂吉诃德就是这样夹杂在现实与幻想中的人,在矛盾中生存的两个人终究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只是死的原因不一样罢了。塞万提斯所批判的是已经发展到畸形的骑士文学,而鲁迅所批判的可能就是科举制度下造就的两种人吧。可从两者身上所体现的不必须都是杯具色彩、愚昧。孔乙己应对他的小听众时,那几颗豆子体现出他人性的善良;堂吉诃德这位骑士一生中虽未曾有什么大业绩,但随着“行侠仗义”接近尾声时,读者也变得肃然起敬,因为他具有一种伟大的精神,使得他成为了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经典人物。

联系一下自我,有点感慨,感觉自我可能就是这么一类人,夹杂在文理之间,没有什么专长。“人生的欢乐像象梦幻泡影,一眨眼就过去,或者像田野里的花朵儿,开过就萎了。”赛万提斯的哲学理念也就在这之后烙印在胸口。

关于这部名著我还特意去看了一下堂吉诃德的动画,但那是外传,和真实的《堂吉诃德》资料不一样,却让我产生了另一种对文学的看法。影片中的堂吉诃德沉溺在对于达辛妮亚容貌的幻想中,桑丘欺骗了堂吉诃德——他没见过达辛妮亚。一路走来最让我难印象深刻的便是一堆的“堂吉诃德”排队付钱见自我的“达辛妮亚”,真正的堂吉诃德发自肺腑地告诉他们,为什么必须要作为“堂吉诃德”呢?“这位兄弟,你是哪种骑士?”堂吉诃德问,“在冒充堂吉诃德前你是做什么的?”“我叫彼得,做锅的彼得。”“为什么不为自我改个名字?不久便会成为和堂吉诃德一样大红大紫的名字!”说罢,彼得的眸子变得雪亮。“那么还有谁叫堂吉诃德?”大家异口同声“我不是,我不是。”可到了堂吉诃德争霸赛上,彼得说:“我还是做回堂吉诃德,彼得潘一点都不时髦。”从这一处的变化看,当时对于骑士精神的敬仰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新月骑士伪装下的女人便是达辛妮亚,一切都以完美的结尾告终。

堂吉诃德读后感3

“幸运往往在不幸中网开一面。”我不在迷失自我,因为我相信自我的选择有价值。

读过《堂吉诃德》这本书,我首先感慨是它的作者——塞万提斯。他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1547年9月29日出生,1616年4月22日在马德里逝世。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并且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塞万提斯出生于一个贫困之家,父亲是一个跑江湖的外科医生。因为生活艰难,塞万提斯和他的七个兄弟姊妹跟随父亲到处东奔西跑。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使他仅受过中学教育。他的一生经历,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的冒险生涯。所以,他才能写出如此趣味惊险刺激的故事。并且,《堂吉诃德》是他在楼梯脚边的一张破桌子上写成的。在这将近一百万言的作品中,出现了西班牙在16世纪和17世纪初的整个社会,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兵士、手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一样阶级的男男女女约七百个人物,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使它成为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