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读后感700字优秀范文
《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弟子规观后感,欢迎查阅!
弟子规观后感1
今年7月份的生日一过,就是33周岁了,还好,现在还能说自己是32岁,这是个让人尴尬的年龄。每年的生日都没有一份自己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但是今年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送给自己一份大礼。
昨天去看中医,是王总带我去的,看到我因为病痛愁眉苦脸,热情备至,十分感谢。其实虽然排了好多人来看病,但是对我而言,并没有把这个医生看得多么神奇,因为我知道根在自己,不在他人。不过,在看病的间隙,我听到医生和别的病人说,成了家的女人应该看看"弟子规"我能够看到这个女医生的气定神闲,我觉得女人就得有这种气质,我觉得我应该看一下。回到家,我就开始查阅相关资料。仔细阅读后觉得自己的确需要好好虚心的学习一下,其实在做人,做事方面的得与失和个人修养是很有关系的。
我很要强,从小各方面都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强,但是小的时候模仿能力也很强,无法甄别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应该摈弃的。从小任性的我对于父母的教育也是熟视无睹,加之父母管教不严,所以有很多不良的习性。比如,从小就是学习好就行,其他都不加注意。比如女孩子应该有的整洁,条理,我都不具备。自己也从来没有认为这些没有会怎么样,就是个性使然。再后来就是学会和父母顶嘴,这是和同学学的,他们说不论是谁,不对的就要提出来,争论清楚。虽然长大以后为人父母之后知道了对父母的顺要大于孝,但是在个别问题的处理上还是不好。太多强调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忽视了父母的感受,这是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应该的。还有就是冲动。因为从小我就是一个很一般的女孩子,但是心里我不希望自己是个普通人,很多时候我喜欢跳出来,让自己成为焦点,对于后果从来都不加考虑,这一点在30年的历程中,有不少时候被人赞赏,但是自己也承担了很多为冲动而付出的代价。现在想想一个人要想出人投地,一定要有真本事或优秀的品行,只靠冲动不是能够真正被人认可的途径。作为一个女人,我遭遇了婚姻的失败,我现在的男友也经常让我反省,虽然我表面上很固执,其实我内心一直在反省。女人血足则性柔,男人气足则方刚。宇宙阴柔阳刚才是和谐之道。我的性格太过刚,所以与宇宙规律相悖,所以大多数时候不能顺利。在婚姻中我对自己的定位也发生了偏差,这一点是需要我认真调整的。女人要强和男人要强一样重要,但一定要分清主次,权衡利弊。女人和男人一样要有个性,但一定是成熟理性,能够为结果负责,不要盲目大胆,无法为孩子做出榜样。与男人的相处要收放自如,不要采用单一的方式处理问题。
我现在觉得自己要学习的方面还很多,继续努力。一定要做个优秀的女人。
弟子规观后感2
在我的脑海中,《弟子规》是一本经典之作,是一个生活的典范,更是一位人生旅途中的金牌导航员,这本通俗易懂的书籍,看起来每句平淡无奇,但只要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弟子规》中的每一句都宛如金玉良言般深入人心;细细品味,更能发现它们当中的每一个字眼中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儿,同时在简洁中又把知识的甘露撒向了我们。
读了《弟子规》后,我豁然开朗,更知道了处身于这个社会上,我们一定要学习诚信待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所以,只有守信,我们的人格才会变得更加完美。“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一句说得多好啊!它告诉我:凡是自己亲口说出的话,都要讲信用,欺混蒙骗、胡言乱语绝对不行的。所以说,《弟子规》就像我的启蒙老师般一针见血地教导我信用是代表一个人的心胸,尊严。
说到讲信用,我就想起了一件发生在我与朋友小雅之间的故事,那是一年级时的事了,本来我和小雅约好了在星期六到我家做作业的,而到了星期六,天空却不合时宜地下起大雨,眼看这倾盆大雨哗哗下不停,凛冽的寒风中,小树、花儿都被大雨冲得摇摇晃晃的。突然,一道银光从天空中闪烁而过,继而“轰隆”一声,一个响雷在空中炸开,我被吓得心惊肉跳。我呆呆地凝望着窗外,看着这场下不停的大雨,心想:小雅一定不会来了,这么大的雨……唉!当我心灰意冷时,小雅却闯进了我的眼帘;她身上穿着一条绣满碎花的裙子,手里撑着一把雨伞,双脚马不停蹄地向我家奔来,脸上洒满了疲惫,却又隐隐约约地闪烁着欢乐的神情。我瞪大了眼球,真的是她?我都不敢相信了?我连忙奔出家门,迎接那个湿漉漉的身影……我想如果是我,我一定不会像她一样那么守信,何况是那么大的暴风雨,又何必为了一个小小的承诺。我想,不仅仅是我,世界上恐怕也没有多少人像小雅那般执着了吧!或许,有人会说她很傻,但是,这样的“傻”,很值得,不是吗?这就是诚信的表现吧!诚信诚信,诚实守信,学会诚信的人,才是一个“真人”!
我徜徉在《弟子规》的世界中,像一条稚嫩的小鱼,是《弟子规》让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是《弟子规》让我在云雾中找到自我;是《弟子规》让我在生活中找到真理。我就像一个“饥饿”的人,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是《弟子规》教会我做人,所以,“导航员”这个称号非它莫属。
我在阳光的淋浴下成长,我在《弟子规》的臂弯下学会做人。《弟子规》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
弟子规观后感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绵延五千年而不曾终绝的。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国学经典,渗透着众多国学精髓。正如我手中的《弟子规》,使人受益终生。
翻开《弟子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孔圣人的教诲。“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就为此奠定基础,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谨慎、守信用、有善心、有仁德的人,还要多学知识、充实自己。
“入则孝”讲述要尊敬孝顺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自己儿女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有时父母的一句句啰嗦、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嘱托正是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正值学习紧张的我们,在埋头苦读圣贤书时要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哪怕手中的事再多、再忙,也应该停下来到他们面前;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在面对父母的教导与责备时,也要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犯了错,面对父母的责罚,我们不能一错再错、越陷越深,而是要冷静地接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平时我们要尽力了解父母的好恶,所作所为要体贴父母,若让父母担忧、伤心,此乃不孝之举。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爱护自己、注重品德修养。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文明,父母把最好的东西全部留给儿女,我们在父母年老时也要做到这样。乌鸦尚返哺,羔羊犹跪足;人若不孝亲,不如禽与兽。西汉汉文帝为母亲尝药,常常衣不解带;晋朝的王祥为不喜欢他的继母在腊月卧冰求鲤的故事都深刻体现了反哺之情。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出则悌”教育我们对待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对待长辈要谨记“长者先,幼者后”的教导。在古代,对待长辈要凡事都为长者尊,如若晚辈先行,见长辈没大没小,便会被众人认为是没有修养、素质低下的粗人。对待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或兄长,也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兄长一样毕恭毕敬。汉朝大臣张释之尚能跪地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系带,刘邦谋士张良亦可为老人拾鞋三次并为其穿上,更何况如今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都能说出这句话,可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谨”阐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道德规范行为。“朝起早,夜眠迟”,岁月不等人,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间。我国是“礼仪之邦”,作为中国人就更要做到“礼”字。春秋卫国士大夫蘧伯玉在过宫殿时扶轮步行,怕打扰君王;孔融四岁让梨,我们又怎能不做有“礼”的人呢?礼者,人道之极也。
“信”道出做人基本信用、说话做事的方式。信近于义,言可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