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参考(2)

涵樱分享

思及至此,忽觉宝钗也是受害者,真正害人的则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红楼梦读后感4

第十七至十八回主要讲了两件事:一,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二,元妃省亲。元妃省亲试了贾府中所有姑娘们以及宝玉的文采,而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则唯独试了宝玉的文采,二者可作一对比。

首先,测试的文体不同。“题对额”测试的主要是题名,对联,匾额方面的文采。这种形式在我们今天依然存在。某个地区兴建了一座公园,公园的名称,亭子的名称,对联,桥的名称,屋舍的匾额等等。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沿袭至今。所以每到有这样的兴建,主办方会举办相应的征集活动,吸引文人骚客们来参加。

那么,从贾政对宝玉的这次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一,贾政是一位严父,一位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父亲。不管宝玉做得是否好,总是批评多于表扬。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父子关系;二,宝玉确有一点才华,但是他的才华并非“实用”之才,只是“歪才学”。用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叫做“不务正业”。那什么才是正业呢?——学习,考试,考试考高分,能挣钱,被人认可,被社会认可,这样的工作,叫做正业。读后感·而宝玉只有一些"胡思乱想”,当然不能算“实用”之才。三,如果放在今天,这样的情形依然还是会出现的,爱好文学,音乐当然是“无用之学”,只有能挣到钱,能做到官,才会被人们认为“有用”。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永恒的问题。

元妃省亲测试的是诗词里面的律诗。而且姑娘们每人只能作一首。从测试律诗的过程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什么呢?

一,薛林是佼佼者,探春其次,迎,惜,李纨次之。薛林二人,黛玉的才情要高一些,但人情世故略差,喜争强好胜;薛才情很高,情商更高,做事面面俱到。

二,宝玉在和姑娘们同试文采时,为什么总是垫底?和题对额时相比,差了不少,为什么?其实从小说的整体来看,宝玉并非才情不足之人,至少不是垫底。作者这样写,有作者的用意在。

其次,测试的人员不同。“题对额”测试的是宝玉兼及同行之人,以同行之人衬托了宝玉的才华;“省亲”测试的是姑娘们和宝玉,突出了薛林二人的才华。由此,可见作者的意图,是想说明“裙钗“胜于”须眉”。

最后,我想谈谈这些文体。从测试的文体来看,有的属于题名,有的属于对联,有的属于匾额,有的是律诗,这可见中国文学的丰富。

红楼梦读后感5

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当我读完《红楼梦》这部被公认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时,一种对作者的敬佩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不可否认,《红楼梦》是本奇书,它就如一场声势浩大的梦,指引着我一一次不可抗拒地走进,在它一处处典雅与美奂绝伦的场景中穿梭,以探索之眼,观看着每一丝飘过大观园的微风,以及在繁华中沉浮的男人,也怜惜每一轮皎月下的花影,每一位倾城的红颜……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便是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我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初读这本书时,小小的我便感动于那木石前盟,便沉沦于那句“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便爱上了林黛玉这个痴情、超凡出尘、柔柔弱弱的女子。可是,当我再次翻开《红楼梦》时,依旧感动于那木石前盟,却在不觉中也信了这金玉良缘;对林黛玉的热爱也淡了,却欣赏起了那朵“艳压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宝钗!

薛宝钗是薛姨妈的女儿,她肌滑莹润,皓齿朱唇,举止娴柔,端庄豁达,淡雅之中不失秀美,与每一个人都保持着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相处,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是长辈们最喜爱的女子。

宝钗有一颗玲珑的心,一片冷幽的情。她的心,学识广博,处事周到,屡屡赢得众人称赞;她的情,恪守封建礼教的规矩女子,矜持的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宝钗的美,不在于真,却在于实;不在于善,却在于应变。她的随分从时是我最敬佩的地方。宝、黛刚进荣府之后,作者比较二人:“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谷”。我认为,宝钗讲究的是“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的现实主义,对姐妹们,待人接物,她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行诸生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能审时度势,却又能善待众人,是宝钗得力之处。

宝钗是个极恪守礼教的女子,她的遵循礼教,固然没什么不好,还可以令她生活的更好,然而,她在自己的心魂世界,就总如在一片无垠的沼泽地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前行。她本是一位青春的妙龄少女、天真浪漫,却偏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做众人眼中贤德温良的淑女,就如同一朵高雅富贵的白牡丹,虽然那么美丽,那么妩媚,却绽放的那么不由自主,绽放的那么空虚与没有方向。

她的情,原本在胸膛中炽烈地燃烧着,原本在生活强烈地显现着,也原本在那个时代强烈地迸发着。然而,她生生地压抑下蓬勃青春的美好,不显山,不露水,却又极力掩藏着,最终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尊冰冷的时代产物。宝钗常被人称为冷漠无情,其实,她只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爱而已。黛玉的心思全在宝玉身上,宝钗又何尝不是?宝玉挨打,黛玉哭得梨花带雨,宝钗何尝不是心里也痛?正因为两人性格不同,所以表现的手段不同,见地也不同。


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精选5篇

红楼梦最新读后感范文600字

红楼梦初中读后感范文

2020红楼梦读书心得与感悟5篇精选

红楼梦小学300字读后感

红楼梦小学读后感100字范文

名著《水浒传》读后感200字

聊斋志异400字小学读后感精选5篇

初中西游记读后感600字

高中生读后感400字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4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