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读后感800字《傅雷家书》范文

涵樱分享

以前各个版本的《傅雷家书》往往只是傅雷一人的独白,我们只能想像或猜测傅聪如何回应他的父亲,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查阅!

傅雷家书读后感1

不得不说,《傅雷家书》无疑是一部极亲切、极写实的作品,无论是作为一名读者,还是对当时的傅雷一家来说,很享受其中的温馨。

品读完全部的家书,无论对谁来说,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负责,有自省能力的父亲。信中细腻入微、诚心诚意的文笔,无不充满着对孩子的爱。从开始的致歉,到后来的嘘寒问暖,他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也不断的改变着,这是十分难得的。你很难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笔下看到这些。也许是失去了,才最终大彻大悟,体验过放手,才真正的放手。

父亲在自省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了尊重。孩子远走高飞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但我们从信中却见不到任何约束,更多的是建议,更像一位朋友,这点也无不令我佩服。在这位父亲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难以忘怀,他说,人是感情动物,展示了父亲感性的一面,人就是这样的,生而为人,我们为什么特殊于其他生物?就在于我们有更多的情感。

在这些信中,看的是父亲,也不少见母亲的笔影。在文中,我发现母亲对于一些事,往往更为理性,她在文中说过:“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因为有父亲的感性,有母亲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这个社会上,能够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这也就是父母能带给孩子的引导与爱了。在一封封的信中,我们不乏能看出父母的关心,往往很多封的信,才能换得孩子的一件,可能是父母写多了,或是孩子写少了。

但无论如何,我很欣赏傅先生说的一句,“不能用忙字推托。”还是回到上文,人生中分秒都是一种享受,我们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世上的人情事故还有很多,别荒废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几个老师都推荐读《傅雷家书》,空闲时,我也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

《傅雷家书》是儿子傅聪留学波兰时,傅雷夫妇因想念关爱孩子而给其写的家信。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这本书中摘录的信件时间为1954年至1961年期间。

《傅雷家书》是一本呕心沥血的教子名作,短短的一封封家信中,凝聚着傅雷夫妇对儿子浓浓的爱。傅雷不仅仅是普通的父亲,还是孩子的知己、朋友、长者。他在信中不仅关心儿子的生活琐事,而且还与之谈人生,谈艺术,内容涉及面很多。

在傅聪很小时候的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坚信给孩子压力让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效果会好,却使傅聪的童年黯然失色。傅聪到波兰留学后,傅雷已过45岁,这时他才真正觉醒,改善父子关系及做法。在这么多封信中,傅雷夫妇始终坚持,不能忘记初心,要始终有一颗爱国之心,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不入他国国籍,体现出傅雷夫妇满腔的爱国热情。

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有多种用途: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服从思想的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书信中有多处傅雷催促傅聪回信,期盼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能和他们说说话,哪怕只是只言片语,舐犊之情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作学生的都是晚辈,要理解父辈们的浓浓爱意,多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用青春的激情奉献展示美好的未来人生,让他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

这是我读《傅雷家书》的一点感悟。

傅雷家书读后感3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想,世上每一位父亲在爱子教子中都是矛盾的,竭力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

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成长中父亲所能做的,傅雷几乎做到了极致。循循善诱,知子莫若父,父子间是无任何隔阂的。

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父爱如风,吹灭燃烧之怒。

作为一位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曾国潘因材施教,对儿子的教育相当用心;李晟虽为一介武夫,却从未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宋嘉树在子女小时,便教其许多道理,给予子女足够的爱与陪伴。也许父亲才是人生中最应感恩的老师。

真正会教育子女的父亲,应同傅雷一样,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一道残霞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父爱如水,抚平内心之伤。

只要是真理,是真切的教训,不管出之于父母或朋友之口,出之于熟人生人,都得接受。罗斯福曾说:“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狄更斯曾言:“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达芬奇曾论:“父爱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父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言谈举止与所付出的行动。

生活中的言论以及实际行动,才是评价一个人最好的准则。在无数的困惑下,像傅雷一样如高明火炬般的人,才可为子女驱赶黑暗。

月傍星,星伴月,繁星闪闪,月痴迷。父爱如月,散发希望之光。

除了一个真心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梁启超在写信时,毫不掩饰自己的爱,与子女谈心;鲁迅十分疼爱儿子,亲切地称其“小红象”,心以为然,便只是爱。无话不说,无心不谈,与儿女真正成为益友,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就如傅雷,以最真切、自然和诚实的书信同儿子交谈。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循循善诱,知子莫若父,追随心之所思,心之所想,在生活中寻找合适的尺度去爱,伟岸自己的同时,也复制粘贴了另一种伟岸。

傅雷家书读后感4

终为人师终为父,更乃儿友更乃亲。只愿在书信中徜徉,只愿在情感中迷离,那些为人之事、学习方法、人生哲理也藏匿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4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