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读后感700字 >

罗宾孙漂流记读后感700字

戴衔分享

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国作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而他正是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1

暑假的时光飞快地过去,在这短暂的暑假里,我深深的爱上了阅读。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桌前,翻开《鲁滨逊漂流记》,那迷人的情节吸引了我。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一位位活灵活现的人物,都呈现在我的眼前。云雾般翩翩然飘进了我的心灵。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鲁滨逊从小就痴迷于航海,为了实现他的航海梦,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与劝诫,毅然出走。在一次海难中,他被巨浪送到了一座荒岛之上。从此,他就开始了历经二十年的孤岛生涯,他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荒岛上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下来,以勤劳的双手和超人的毅力创造了孤岛生存的奇迹。最后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乡的事。整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物是鲁滨逊和星期五。我很佩服鲁滨逊的冒险精神,更佩服他的乐观与顽强。在面对困境时,他能沉着面对,毫不退缩;在面对诱惑时,他能坚定信念,严守底线;在面对机会时,他能缜密思维,不轻举妄动。正因为他有了这些品质,他才能成功的返回家乡。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先计划后行动,要有长远的眼光,就如他驯养山羊,为了节约子弹而使用弹弓,开挖山洞藏身,在简陋的条件下制造工具,这些行为都是为以后打基础。没有前面的辛劳就没有后面的收获。虽然他在探索与尝试中犯了很多错误,但他会及时改正。这证明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正是这样的智慧,让他摆脱了愁苦郁闷的心情,去体验生活的乐趣,享受荒岛的自由。星期五虽然是个野人,却很善良纯洁。他知道对救命恩人表示感激并忠心耿耿,对别人很诚实。虽然他缺乏知识,但学习和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完全有资格作为鲁滨逊的帮手。他还有着博大的胸怀,希望自己的族人同样受到教育,过上文明的生活。他还是一个勇敢的人,在战斗时无所畏惧,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掌握各种技巧,能冲入敌人之中砍杀并全身而退。他是个正直豪爽的人,心里有话就说,并不忌讳。也正因为如此,其他人对他都很好。

他们靠着自己的执着闯出一片天空,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对于他们所经受的磨难来说,我们经历的挫折不值一提,甚至称不上挫折。我们还年轻,还有时间去尝试和改正错误。所以我们决不能放弃奋斗,要向着自己的目标尽全力冲刺,才能取得成功,才能像鲁滨逊那样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不断创造奇迹。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2

在寒假里,我看完了《鲁滨孙漂流记》,颇有感触。我被鲁滨孙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感动了。

人,是坚强的,尤其在逆境中不会低头。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就渐渐地淡忘了“生存”二字。在我读完《鲁滨孙漂流记》之后,又重新找到了心中的“生存本能”。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鲁滨孙的人在航海时遇难,却幸运地游到了一个孤岛上,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生活之后,终于又回到了祖国。 “生存”为何意?就是学会自救、自强、自信。在荒岛上,鲁滨孙第一个便用上了“自救”。他在岛上住了一段,突然患上了疟疾,而岛上又没有任何药品。于是,他就把从沉船上找来的烟叶点燃,熏自己,以便把身上的病菌杀死。果然,没几天他的病就好了。“自救”,让鲁滨孙在岛上得以继续生存下去。显然,人在险境中,懂得自救非常关键。一名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大兵在一次战斗中弹,当时他的身边没有医生,也没有药物。为了救命,他把背包中的口香糖贴在了伤口上,止住了血,也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然而,要生存下去,只会自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强。得完那场大病后,鲁滨孙又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食物短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粮食越来越少了。以后要是没有粮食了,该怎么办?他想到要自己种粮食。他把自己仅有的粮食种下了一些,可当时是旱季,种子没有一个发芽的。于是,等到雨季时他又种下了一些种子,发芽了,种子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鲁滨孙不禁欣喜若狂。在种粮的同时,他还把一些羊驯服起来,结果也是大获成功。就这样,鲁滨孙在孤岛上渐渐壮大起来。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我想。如果鲁滨孙没有生存下去的信心,他的一切都将作废。生存的第二条法则----自信,至关重要。自信,让鲁滨孙乐观地面对现实,理智地生存了下去。假如没有自信,他也将会和那林黛玉一样,因伤心、孤独,抑郁而死。鲁滨孙在磨炼中学会的生存之道,使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岛精魂,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自力更生!不仅仅是这样,有了自救、自信、自强还不够,在孤岛上生存下来的鲁滨孙还因为有着强大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技能让鲁滨孙的孤岛生活日趋完美。有了这些,任凭风吹雨打,鲁滨孙也没有倒下。

这就是鲁滨孙,一个富有知识,又会生存的人。他在这个孤岛上,最终成为了“王”。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3

鲁滨孙出身在英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中,他不愿享受富裕、安乐的生活,私自离开家去航海冒险。一次在海上遇难,他独自漂流到一个无人岛上。开始很悲观,后来为了生存,他从船上找来衣服,淡水,食物,工具等,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岛上,他种植谷物,驯养山羊,取得足够的食物。很多年后,他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星期五”。他成了鲁滨孙最忠实的朋友和仆人。在岛上生活了28年后,他们搭乘一条路经荒岛的英国船回到了英国。

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读完了这个情节曲折的故事之后,我真的被它所震撼了。我有很多方面的感受。这本《鲁滨孙漂流记》的着作是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59岁时创作的。主人公鲁滨孙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历经无数的险情,后来整条船终于在太平洋上不幸遇难,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在岛上生活了28年,没有人的陪伴,可是他获救后却丝毫没有改变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的生活习惯,他不像其他遇难者那样丧失了语言,丧失了生活习性,甚至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的条件,他不但成功的作为了一个人,而且还是一个文明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只有一个原因——信念!他来到荒岛上,当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后,首先做的,就是去记录日期,他要的是,既然活,就要活得明白!当然,既然活,就要活得充实,好好活!于是他不断地自己去努力,从船上找来生活的基本物品,船上没有的也自己想办法去制造!这也是他没有丧失文明的一个重要原因。随后,鲁滨孙还自己写日记给自己看!这样他不至于忘记语言,而且,自己和自己说话,也是为了可以抚慰自己孤独的心灵吧!这是他活下去,作为一个文明人信念的一方面。

曾有人说过,“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学会的便是如何去生存。”鲁滨孙并未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而是和我们一样在生活着。但这些琐碎的细节却又是鲁滨孙同困境对抗的过程,而这些困境又是几乎每个人都曾体会到的:黑暗,饥饿,恐惧,孤独。如果我是他,当船遇到暴风在海上失事的时候,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去接受那重重的困难和波折,因为我没有自信。如果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积极自救,因为我没那个能力。如果我是他,当看到野人用自己同类开宴会时,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勇敢的站出来,与他们搏斗,因为我没有那种胆量。鲁滨逊这些独立生存的能力从哪儿来的呢?不就是从平时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吗?可见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对我们是十分重要的。让我们向鲁滨逊学习,靠自己的诚实、善良、劳动、智慧和坚毅,去创建,去开拓!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4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