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五年级(2)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 ,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五年级6
在五年级的寒假,我带着怀念的心情把《三国演义》又看了一遍,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袁绍曹操战官渡、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都非常有名。但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赤壁大战。
大家知道有一个歇后语,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讲的就是发生在赤壁大战当中的故事。周瑜和黄盖都是东吴的大将,且对孙权忠心耿耿,可周瑜为什么要打他呢?原来这是诸葛亮布下的一个诈降计。曹操大军人数众多,但都是北方人,并不擅长水战,急需像黄盖这样的水军将领。周瑜利用了他的老同学——曹操派来劝降的蒋干,把棒打黄盖的信息传到曹操阵营,这样曹操打消了对黄盖的疑虑,准备迎接黄盖。半夜时分,刮起了东南大风,黄盖率领装有易燃物的船只冲向曹营,大火一把,把连在一起的曹操船只烧得一片火海,曹操的军队全军覆没。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现实中我们遇到了共同的困难,也应该向周瑜与诸葛亮一样团结在一起,利用自己的长处,战胜最后的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五年级7
今天,我又读完了《三国演义》。这已经是我第9次合上这本书了。但我无论看多少遍,都看不厌,都有很深的感受。尤其是对诸葛亮这位大智大贤的化身,更是敬佩有加。他精通三韬六略,胸中藏战将,腹内藏雄宾,神机妙算,只可惜他没有统一中华,复兴蜀汉。这当时他一生最大的憾事。
有一句话,不知大家听没听说过:“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少不看‘红楼’”我同意;但“老不看‘三国’我却不赞成。《三国演义》这本书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叫人老谋深算。有人说,小说着重描写了蜀汉,而最后,蜀汉却打出了白旗,这么没劲的故事情节,有什么艺术可言?我们本想看到的的确没有看到,但这是一种“撕碎的世术”,他的悲剧结尾比大团圆的结尾耐人寻味不是吗?《三国演义》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因小事大”。“一失足成千古恨”嘛!书中刘备因东吴杀了自己的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蜀军进攻东吴,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且烧得片甲不留。那一仗,就关系到蜀国的命运。七十五万大军,为了一口没挣到气而丧命黄泉。可惜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五有五虎,文有卧龙凤雏,但自从那一场仗后,就开始走了下坡路。
做人就应该能屈能伸,刘备就是为了二弟和三弟得死而赔上了更多的兄弟。这实在不值得。能屈能伸,还得谨慎;否则你就会失去很多很多!
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五年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