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读后感800字
蝉的一生,经过17年的繁衍,一度盛开。蝉是如此的不起眼,有些人的生活就像蝉一样完美。蝉在花开的那一刻,已经在用它们短暂的时间展示自己,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小编收集整理了《蝉》读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

《蝉》读后感800字1
又到了一年盛夏,又到了知了聒噪的季节。
说实话,我本不爱知了,它太过吵闹,特别实在夏季安静的午后,我们不得不在它们的高歌中艰难入睡。忙碌了一天的我们,急需休息,而它却以以自己的奔放的歌喉、激情的腔调,还有不知疲惫的精神,硬生生地闯入我们的生活,扰乱了我们的生活。
直到读了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我的观念才稍有改变。原来,知了的生活竟是如此不易,它的幼虫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才得以在阳光下放声歌唱。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一生的真实写照。其实,它的生活又何止是四年的黑暗苦工,更多的时候,生存对他们来说已是困难重重。他们的天敌蚋如影随形,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鸠占鹊巢”的悲剧不知在鸟类中上演,昆虫中已是如此。所以对于蝉来说,能够在这三四百个卵中存活下来,已是非常地不易了。
何况还有我们人类这个可怕的“侩子手”呢?每到盛夏傍晚,小树林中摸“爬叉”“神仙”(蝉的别称、方言)的人络绎不绝,此起彼伏。当然,我无意抨击这样的行为,就如猪肉,牛肉,羊肉一样,它也是人类的一种食物。而且蝉的营养价值很高,即便是蝉蜕,也是不可多得的一位药材。但是,我们的这种“捕杀”行为,却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它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可能正是因为了解到了蝉一生的不易,以前挺爱吃蝉的我,如今却望而却步了。
可能是身为母亲的原因,蝉蜕化成知了的过程,也让我怦然心动。为了寻求适合的地点,蝉要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很久,正如我们每一个母亲一样,谁不愿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呢?谁不愿自己的孩子在最合适的时候、最理想的地方来到自己的身边呢?而且它的蜕化过程像极了人类的分娩过程。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
每一个经历过分娩的母亲,都不会忘记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更不会忘记听到孩子呱呱坠地时的那种轻松,看到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的那种惊慌、局促的神情,和身为人母的那种幸福感。那段经历可谓是终身难忘——痛并快乐着。
历经如此磨难的蝉,能在阳光下享乐一个月。怎能不让我们心生怜悯呢?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所以,现在再听蝉鸣,似乎不再那么聒噪了。再听知了的鸣叫,似乎又有了别样的滋味。历经如此磨难,仍然积极、乐观地歌唱生活,享受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为它们点赞吗?
《蝉》读后感800字2
夏天,你只要一出门,耳边就会响起“知了—”的叫声,那是树上的蝉在不休地鸣叫。在炎热的夏天,这声音有时会让人感到心烦,可自从学了《蝉》这一课后,我改变了对蝉的看法。
(蝉))虽然只是一篇不足300字的短文,却使我从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文中,作者告诉我们:一只蝉要在泥土中生活17年,待到17年后的夏天,它才能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变过来.而这样一只蝉只能活一个夏天,等到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读完此文,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是如此脆弱和短暂,它使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四年前的夏天,外公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没想到竟查出是癌症,而且己经到晚期了。当时,外公才刚刚退休,我也才上二年级,知道这个噩耗后,我天天在心里为外公祈祷。我从小就住在外公外婆家,外公最疼爱我。上学也是外公负责每天接我、送我,还常常给我买好吃的,为我讲笑话,他成了我最亲的人。可是,不幸还是降临了,第二年的暑假,外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一下子感到人的一生是多么短暂,它是一去不复返的。
生命只有一次。“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这是全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不论生命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都应该积极面对,好好生活。现在,我突然感到蝉是可敬的、可爱的。它在土里生活17年,就为了到自然中生活一个夏天。人也是如此,只有经过小学、中学到大学16年辛苦的学习生活,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16年的努力学习就像蝉17年在泥土中生长一样,这是基础,之后才能把自己的一切奉献出来。
现在,听着蝉“知了—”的叫声,我突然觉得它是在唱歌,在唱一首叫人珍惜生命的歌。
《蝉》读后感800字3
闷热的夏日里,空气中弥漫的都是烦躁的气味,而这恼人的窒息之感和压抑之感更是让人的心情都暴躁到了极点,可就在这憋闷烦躁的档口,蝉也出来凑闹添乱了,这种火上浇油、故意滋事的作态真真是让作者厌恶到了极点,也痛恨到了极点。
在作者眼中蝉就是一种聒噪异常的生物,它们不分时间地点的在枝头鸣叫着,这种没有眼色和分寸的举动简直就是故意召恨,这也难怪作者会对他们心存成见。而就连我这个俗人也不是很喜欢听那种清脆密集的噪音,因为当一树的蝉鸣来袭之时,你会感觉一整天耳朵都嗡嗡直响,就连心里都会无端生出一种无名之火来,而这浓烈的心火感觉都可以把自己给点着了,何况是那随时处在爆发边缘的脾气呢?
再者,作者认为蝉是一种很微小孱弱的东西,它们的身躯是那么柔弱娇小,他们的生命又是那般短暂渺小,所以比起人类的坚强和长寿来说,作者心中似乎对蝉存有偏见和不理解,所以会排次讨厌它们也是情有可原的。不过很多误解和小觑都是源于不了解,因为认知的缺乏和目光的短浅,人总是会看不透很多真理,也看不清很多事实,但一旦深入了解了,那么人对一些事物是会充满敬仰之情和认可之感的,而作者对蝉就有着这样微妙的感情。
当作者知道蝉会把自己埋在泥土之中17年之久,然后就为了轰轰烈烈歌唱一整个夏天的时候,作者就对蝉佩服的不得了,也感动的不得了。明明就是那样微小的生物,可是为了延续生命,为了歌颂生命,为了热爱生命,蝉却可以忍耐长年埋在地下的苦楚与煎熬,它们这样顽强积极、勇敢无畏、坚持努力的精神简直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是啊,蝉的一生多么具有传奇性和神秘性啊,它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多么认真执着啊,这一刻我似乎可以与作者共鸣了,因为我也觉得蝉那热情激烈的歌声是世界最为有韵味、最为有力量、最为有深意的天籁之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