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2021《西游记》读后感

志全分享

想必《西游记》大家都不陌生,它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中吴承恩的著作,书中唐僧孙悟空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让人读起来就舍不得停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西游记》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悟,里面的片段让我记忆犹新、流连忘返……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去西方取经途中遇上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这三个神通广大、本领高超的徒弟,为保证师傅的安全,舍身去斩妖除魔。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想起了那些片段如:《三打白骨精》、《三战红孩儿》、《巧借芭蕉扇》……而这三兄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首先三个人有团结的精神。然我记忆犹新的片段当然就是家喻户晓的《三打白骨精》了。师徒四人路过荒山野岭,突然有一个少女来到了师徒四人的面前,孙悟空利用火眼金睛早已看破了白骨精的诡计,食物中全都是有毒的蝎子与蛤蟆。顿时金箍棒一下,将白骨精的灵魂打走了。突然一个老婆婆看见了尸体,辨认这少女就是他的女儿,但是白骨精的第二次诡计也被他识破了,孙悟空有杀害了一条生命,白骨精还是没有善罢甘休,因为只要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于是白骨精有伪装成一个老爷爷的模样,但是孙悟空为了保护师傅,就将白骨精的魂魄打飞了,但是唐僧就是不相信,就是认为孙悟空杀害了三条人命。死念紧箍咒。但是白骨精从中得到了捕捉唐僧的时机,最后还是孙悟空将它打死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白骨精是很奸诈很狡猾,但是孙悟空是一心护主,唐僧被白骨精的诡计给迷惑了,但是孙悟空的表现,让我们觉得说孙悟空是齐天大圣一点都不为过。

《西游记》读后感2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都会想到在去年暑假读过的一本书——《西游记》。它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一本神话小说,也是四大名著之一。

这本书主要讲了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书里的主人公都很有特点,比如:孙悟空机智勇敢,敏捷,聪明伶俐,无所畏惧,不怕困难,英勇无畏,嫉恶如仇。猪八戒虽然成天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但是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沙僧任劳任怨,忠心不二,老实厚道。唐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每个人都有一个个鲜明的特点,每个特点都被作者表现的活灵活现。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但都没有放弃,而我们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他们的挫折和我们的挫折简直无法比较,说到这里,我一点愧疚了。有一次,我想要练毛笔字,于是我就天天练,可是天气越来越热,我练毛笔字的心情也就随之“蒸发”了,我就这样放弃练毛笔字。同学们,你们千万不要学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下去!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未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西游记》读后感3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写的一本长篇小说。它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任劳任怨,唐僧心地善良……他们取经途中经历了很多故事——大战红孩儿;三打白骨精;通天河遇难……大大小小的遭遇真是数不胜数。不仅仅这样,他们一行人还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终于取到真经。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无字天书》,它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到经书,返回东土大唐的路上,发现经书竟然是无字的!于是他们又不甘放弃的回到雷音寺取回了有字的经书。

看完这本书,我又有了新的感触。以前只觉得他们很勇敢。现在我觉得他们不只是勇敢,他们还有恒心,更是有抱负的人。

想想一路上,他们遭遇了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有句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再想到我自己,我倒真没有师徒四人的恒心和毅力。今后我会向他们学习,像他们一样有恒心有毅力。希望你也能在阅读《西游记》这本书的时候获得更多的感悟。

《西游记》读后感4

最初知道《西游记》,是在很小的年纪了。我被其中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所吸引,看起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而现在,当我再次翻开《西游记》时,却有不同的领悟。

我不再热衷于它鲜明的人物个性,瑰丽的整体形象,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而开始专注于那曲折的情节中所暗藏着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自由。

《西游记》中那个自由的化身无疑就是孙悟空了。他在五指山下过了500年被拘束被束缚的生活,500年后终于破土而出。他“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他“闯龙宫,闹冥司,花果山上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我们在读《西游记》时,无不羡慕他那自由自在的逍遥生活。他能够拥有这种自由,是因为他内心有潜在的,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所以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种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在他的品质中显得尤为突出。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8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