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哈利波特》读后感(2)
本书作者罗琳的创作灵感于她24岁那年在火车上见到一个穿着黑色长袍的小巫师。罗琳把一些神奇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东西加入了书中。如去霍格沃兹的9 又3/4站台,飞天扫帚,可以传送人的火焰杯。生长于英国的她也将一些英国,欧美地区的思想、风俗编入了书中。就比如英国人非常注重花语,也就是花的含义。当植物老师斯内普第一次见到哈利时,问他“如果把水仙根粉末加入艾草浸液会怎样?”这看似只是个学术问题,只是斯内普的一个刁难,但其实从不同花语来看,这是一句道歉——水仙是百合的一种,英文为Lil,它的花语是“我的悔恨追随你至坟墓。”而艾草的意思是“缺席”。斯内普的这句话实际是“我对Lil的死非常悔恨。”Lil就是哈利波特的母亲,她在对战伏地魔时不幸去世。不仅这一处,罗琳还将黑猫、女巫、数字13、黑色星期五等传说,俗记都加入了书中。
书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是一个机智勇敢的男孩。由于父母都被伏地魔杀死,他从小生长于姨妈家。姨妈一家并不友善,这段生活使哈利学会了坚强、独立、坚持自我。在霍格沃兹偶然发现可以看到自己欲望的厄里斯魔镜,在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时,在校长劝阻下远离了魔镜,回归了现实生活使他明白了“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是毫无益处的。”字穿越了活门板,为了魔法石与奇洛和伏地魔大战时,他发现真正替黑魔法效忠的不是对他十分苛刻的斯内普教授,而是看似可怜的洛奇。这使我明白了评定一个人不应该仅从外表来决断。像好人的不一定善良,有时只是一种掩盖。而看似坏人的,有时只是不善于表达而被误会。哈利在经历过此事后大概会提高判断能力了吧!哈利之所以敢大胆怀疑斯内普教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敢于面对一切危险以及别人根本不敢想的灾难。在霍格沃兹只有哈利、赫敏与邓不利多三人敢于直呼伏地魔。其他人只要一听到这个名字便会不寒而栗。如果恶魔伏地魔卷土重来,那的确是一场灾难,哈利也意识到了严重性。但无论我们称他为“神秘人”或“伏地魔”,有朝一日,他都会为夺回政权而回来。所以哈利敢于挑战一切危险的勇气很值得赞扬。
不仅是勇气成就了他的判断力。判断力取决于你对一件事的观察与思考,还有自己平时的做事经验,有时参考一下别人的意见也会使自己的决断更准确。哈利曾经就对斯内普的看法与大人朋友海格讨论过,但海格凭多年的经验否定了他。哈利用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从一个小孩的角度作出了对一个人好与坏的判断。我认为如果是我,我会先考虑海格的提议,再加入自己的思考。当然,对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盲目听从。
《魔法石》仅仅是一个开始,是一个人才的开始。马上,我们也将经历一段新的生活的开始——初中生活。哈利用“一年级”铺垫着通向未来的路。我们用小学时光书写成长的篇章。过去是拿来使用的,我们用它吸取经验,致用与未来!
《哈利波特》读后感5
李苦禅先生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每一本好书都会丰润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懂得人世间的真理道德,让我们得到身心上的成长。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我最敬佩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主人公们了。
这部小说的主角是哈利、罗恩和赫敏,作为第一主角的哈利勇敢聪明,罗恩善良坚强,但我最喜欢的.是罗琳笔下“聪明杰出的小女巫”——赫敏·格兰杰。赫敏·格兰杰是一个很有自尊心,十分骄傲不服输,样样事情都做得很好的小女巫。她尽管没有巫师血统,但她肯钻研肯努力,不完成自己的目标决不罢休,所以,她一直以来都是年级的第一名。最能表现她的愿意学习和乐于探索的一件事就是她为了学习多门课程,曾向邓布利多教授借了时间转换器来上许多本应该排不开的课。但在她的耀眼光芒之下,隐藏着的那种一丝尖酸刻薄和骄傲任性,也让她这个人物更加丰满。作为《哈利·波特》系列的核心人物,作者通过她向我们传达着天道酬勤的道理,她的智慧和她学习的成果帮助了哈利渡过许多难关。
J。K。罗琳之所以能刻画出如此之多有血有肉的人物,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极其出彩。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哈利的朋友们潜入魔法部寻找伏地魔的踪迹,大战食死徒抢夺记忆球时,哈利不惜自己受伤也奋不顾身地保护记忆球,罗恩、赫敏、卢娜面对食死徒的杀戮咒毫无畏惧,而看似懦弱胆小的纳威在食死徒前就算自己断了一只胳膊也勇敢地尽自己全力去战斗……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和相同的目标,使我在叫好的同时不由地感动……
这本书的情节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难以忘怀,久久回味,为他们的勇敢敬佩,为他们的友情感动,为他们的失败悲伤,恍若我走进了书中,也与他们一起在魔法世界奇妙历险……
《哈利波特》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