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城南旧事》心得感悟
《城南旧事》是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对自己儿时居住过的老北京城南的思念而写下的回忆录。读完《城南旧事》你有什么心得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暑假读《城南旧事》心得感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暑假读《城南旧事》心得感悟1
这学期,我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读完,我感慨万千。
这本书用朴实纯真的语言,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童年往事,透过小英子童稚的眼睛,向人们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这本书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勇敢正义的小英子。当英子看到可怜的妞儿受伙计们欺负时,一下子蹿到了妞儿身旁,反驳到:“凭什么!”五六岁的英子,面对的可是一群大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同学。一次上课,老师一到教室就愤愤地点了我的名,批评我把零食带到学校并撒在楼梯口。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很是委屈,虽然不是我做的,但却不敢顶撞。我缓缓地站起了身,准备挨批。就在这时,我的朋友一把把我摁了下去,自己站了起来,跟老师讲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我一个清白。我非常庆幸自己有这样的好朋,能在这种情况下勇敢地站出来,分清是非。
我不禁又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新闻报道,一女子当街被人暴打,路旁的行人对此视而不见,并表示别人被打又不是我被打,关我什么事。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愤愤不平。人生无常,谁能保证自己不会遇到类似的事情呢?这样的事情发生时,你是不是也渴望旁人能为自己站出来。
我希望世间能多一些像英子这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少一些“袖手旁观,视而不见”的冷漠人,这样我们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暑假读《城南旧事》心得感悟2
淡淡的文字,悠悠的介绍了一个小女孩从七岁至十三岁的故事。有悲伤,有欢笑。也形影叙述了20世纪的老北京。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女孩英子的视角来看待充满着幸福和悲伤的社会。在林海音的叙事当中,蕴含着对逝去年华的感慨和坚强面对生活的信念。疯女人秀贞、井边的伙伴妞儿、蹲在草丛里的小偷,勇于反对封建思想的兰姨娘,朝夕相伴的奶妈宋妈和沉疴染身长眠地下的慈父……这些人,都陪伴着英子走过她六岁到十二岁的童年生活。英子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和悲伤,英子亲身经历了离别的痛苦,快乐的玩耍,真真切切地去感悟了自己的童年。书中,那一件件趣事,一句句言语都深深感染着我,《惠安馆》中,小英子并没有因为秀贞的“疯疯癫癫”而感到畏惧,还想尽所有办法,希望秀贞和妞儿母女相认,她的善良、淳朴,都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这其中有一种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爸爸因得肺病而去世了,英子也就告别了让她充满回忆的童年,坚强地走向社会。
拿到书一口气就看完了……放下书一阵怅惘和伤感,被书中那种哀伤婉曲的情景所感染,跟着主人公英子的经历,透过不甚明白模糊的儿童视角看到光怪陆离的大人世界,所有事情都仿佛隔了一层薄纱,即使很丑恶的事也觉得可以饶恕。里面也有种掌握不了的无可奈何和失落。真的很喜欢,因为它让我好想去北京城南,追寻书中描写的小巷,或许他们早已不存在。
比起小小的英子的善良和勇气,现在的我们,似乎缺失了很多东西。勇敢、力量、坚强……一切的美好品质都被纷纷扰扰的生活所磨灭,现如今留在我们青少年身上的,除了学习的压力,便是生活的束缚。多么悲哀!
《城南旧事》就如苦涩中的一丝香甜,把我们拉回了过去,回忆童年。花儿谢了会再开,一曲终了还可以再从头,但是童年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暑假读《城南旧事》心得感悟3
最初遇见《城南旧事》,是在几年前,却沉浸进去了。后有段时间未读,便从热情中退却了。
如今又捧着这本失而复得的书,竟久久无言。再度翻阅,感悟却又升华了。
这本书是林海音回忆自己孩子的童年所记。以孩童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大千世界,又含有成人的思想暗藏于内。
作者用一个又一个标题,写出一篇又一篇孩童时期的故事。
所以,我认为她是想起一件,便记下一件。这也是青少年所需要的。我们应养成记录一切的好习惯。记忆片段是一闪而逝,灵感是转瞬即逝。唯有记下,才能永恒。
拾掇旧时记忆的点点滴滴,然后用成年、成熟的感悟去连缀,便串成了《城南旧事》。当我们在为童年啼笑皆非之时,又为那份深意所思考,陷入沉思之中去了。
复杂与简单,与一书中得以体现。
正如一光一暗,总是相铺而成,相依而有,相立而形。
成年人在垂暮之时,总是会想起些美好的回忆,为儿时的自己而欢笑、而落泪。
……
人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成长,也由最初的单纯无知、天真烂漫,变得深沉睿智、成熟干练,却也老气横秋、毫无生机、再无快乐。
这时候,回首,再忆往昔,看着一步步成长的自己,竟会快乐,有所感悟。
不管自己如何,总是令人喜爱的,从中,你能看到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