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2)
初中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4
《儒林外史》中,我最喜欢的是“王冕的故事”,“王冕的故事”主要写了元朝末年,有一个人叫王冕,在诸暨县乡村居住;七岁时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线活,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王冕在隔壁人家放牛,每月给他几钱银子,还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在这样的环境下,他12岁,就对天文、地理、经诗、了如指掌,无所不通。
一天雨后,王冕来到湖边,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一看从此对画画感兴趣了,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就像是湖里长的。路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
长大后,朝廷让王冕当官,王冕执意不去,躲在了深山。我觉得王冕清高孤傲,不同留和污。有的古代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考到白发: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而王冕他不求名利,不为金钱,不为财富,这是一般人无法控制的。
今天,我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使我深有感处。是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书的!
初中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5
作为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其必有高超的写作手法。首先,书中人物形象生动且真实。体现着社会生活的种种方面,更加能打动人。如卖儿子的修乐器老人,牛奶奶操办婚事,都是生活中的日常琐事。这让我们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了解主旨意图。也善于利用人物的矛盾心理来反应其丑态,通过夸张来表现寓意。同时对人物进行了白描的手法,显得客观真实,不经意间就流露出强烈的情感。
其次,小说还运用了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巧妙地安排两百多个人物围绕封建科举制度展开叙述。虽然文章缺少主干,比较松散,但反映的内容却和谐而自然。而后,语言文字十分的明快、简练。常常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或者一段精彩的情节。读来更加让人兴味盎然,通俗易懂。最后,来说一下这篇小说的笔法。它达到了现实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作者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对人物进行鞭挞。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对人物的喜恶,进而推断出作者讽刺的是什么,想要阐述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像对范进与马二先生,既有辛辣的嘲讽也有同情。而对王玉辉则是怜悯,诸如杜少卿之流,为赞赏与向往。使讽刺更加准确有力,直击心灵。但深入浅出,均是围绕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社会,严谨自然。
这样一部杰出的著作,每一次读都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实乃为经典。
其狠辣的讽刺,一针见血的语言,使我永远无法忘怀。书中还有一些正面人物,如杜少卿,王冕。正反对比更体现了其鞭挞的力度,增添了一分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实乃是好书。放下书时,还常常回味着他独到的的写作手法。
初中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