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每章读后感300字(2)
从小到大,未曾接触过感情,并不仅仅仅是因为父母亲的反对,也是因为从未遇到过一个人,让自我觉得能够一向就这样走下去。我信奉一生一次的爱恋,信奉唐晓芙的从空白开始,信奉那个对的人会在对的时光来到,无需刻意寻找,刻意制造任何机会。而那个人,只要一牵手,你就明白,那是幸福!
方鸿渐自诩深爱着唐晓芙,之后跟其妻结婚时,不也是一样的义无反顾,那算得上什么感情,唐晓芙爱错了人,幸而并没有屈低自我的感情!
配得上唐晓芙的,就应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必须要多英俊,多富有,多有权势,但是他必须务必没有过去,甚至在被拒绝之后,他也就应为其终身不娶;他务必在思想和行动上一齐爱她,甚至愿意为了她放下一切;他务必保证自我的爱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而动摇;他不只就应让她相信自我,更就应让他相信未来!
围城里还有一段话,甚是喜欢。
拿到一串葡萄,你会从好的开始吃还是从坏的开始吃?按理说,从好的开始吃的人理所当然就应比较乐观,因为他所吃到的每个葡萄都是所有葡萄里面最好的;而从坏的开始吃的人,理所当然就应比较悲观,因为他所吃的每个葡萄都是所有葡萄里面最坏的。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因为从坏的开始吃的人,他还有期望;而从好的开始吃的人,只有怀念。
现实正像吃葡萄,往往有其两面性。你所认定的好,或许恰恰就是坏;而你所认定的最糟的境遇,或许就是期望。所以在你身处所谓的幸福时,你要心怀忧患意识;而在你身处险境时,你要学会看到期望。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分清是非好坏!
#122293围城每章读后感300字5
读完《围城》已经是深夜12点,再读时犹如初见。不得不承认深夜读书带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莫名的忧伤,那些伴随在文字中的百感交集,触目惊人般潜伏在我对人生的感悟里。
感情是一场没有输赢的博弈,不管最终你是占了上风还是输了面子,最终都会成为受过感情折磨的一群人。
我喜欢围城里的唐晓芙,出场的戏不多,但隐约感觉作者对她最温柔最偏爱。有爱的影子但又能够收得住网,被深爱着又无任何束缚。
然而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方鸿渐却表现得虚伪与懦弱:看见自我的假文凭被登记上报时有羞愧,却在三闾大学看见韩先生文凭时又悻悻然;毫无主见又故作深沉;受不了岳母的冷嘲热讽又没有本事自力更生。孙柔佳这个主角刻画很逼真,我不得不承认作者对女人的理解更胜过女人本身。孙小姐在城外是大家闺秀,温柔体贴,看似没有主见却暗藏心机。很像此刻婚姻关系前传,在所有人眼里天然无害的女子,谁会想到能够在婚后覆手为雨。
不知是时代造人还是造化弄人,原本不太相近的两个人最终携手与共。可是方鸿渐娶孙柔佳,是娶而不是爱。或许就像作者所言,结婚并不需要感情,只要两个互不厌恶的人结婚就足够条件了。可是结局却恶狠狠地抽了现实一巴掌,哪有结婚是可用不厌恶为条件随意组合的呢?
可是有人就愿意。苏文纨拥有一些女性的一个特点——虚荣,喜欢赵辛楣和方鸿渐为自我争风吃醋,却又没有本事稳住场面。明白方鸿渐喜欢的不是自我却又不甘心他追求表妹,最终闹得人仰马翻,自我却毫发未损结了婚。
女人在感情里面本是价值连城,因为错过了最好的时间,所以只好搪塞,最终嫁了自我不爱的人,终究是不痛快的。作者欠了我一个对完美世界的憧憬,所以还给了我一个赵辛楣。他是唯一一个带点正面形象的主角,有事业有想法,还是个敢于打破世俗的新派人物,在自我爱的人面前能够做到理智而不冒犯。苏文纨的结婚看似给了他打击,实则是放了他一条生路,感情和婚姻真的能够毫无关系,却又互相比邻交织运行。
围城不是一座城,却困了很多人。婚姻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却在一些人身上被放大成形,像是人身上的跳蚤,瘙痒一个地方却牵动了一身神经。有些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不是看中女孩本人,是羡慕他的老子和哥哥。我想起宋美玲曾说过的一句话:“如若不能嫁给自我喜欢的人,就嫁给权与利。”可现实生活中的女人大多都嫁给了将就,或许“还不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始终觉得女人应当嫁给感情。如果没有在尘埃里开出花,又怎会明白十里春风不如你呢?
围城读书感悟相关文章:
★ 围城读后感赏析
★ 读后感-酷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