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读后感作文范文800字
比起不读书的人,读书的人会对社会事件和文化多样性有更丰富的认知,读书的人对世界的基本认识也会得到拓展,身处其中更觉得安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作文范文800字 ,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作文范文800字1
带着功利心看了徐贵祥的着作《历史的天空》,因为我想了解一下党内部的斗争历史而又不愿去读刻板的史书记载,还想了解一下一个农民出身的小人物是如何当上共和国将军的。
看了很多宣传,都说这部小说对人物的描写有血有肉,对斗争把握的很得当,就拿了书(不愿看电视,因为电视中往往看不出人物内心激烈的思想斗争)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的翻了个遍。看完,没有失望。
剧情介绍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搜到处都是,而且我也不太喜欢挑作者着书的情节上的毛病,更希望和期望于从中学到点什么,以便对于今后自己的发展有好处。
乱世出英雄。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确实出了不少像梁必达一样的英雄,出身卑微,英勇善战,敢于动脑,善于学习。从一个泥腿子成了一个不仅知书达理而且有勇有谋的共和国将军。从他身上,在战争年代的他身上,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深思一下。
第一、不要做“乖孩子”。从小时候就被灌输要当“好孩子”,要乖,听话。但是我发现“乖”的大多将来是没有很大出息的,反而“不乖”的、淘气的,却都弄出了名堂。
尤其是男人,没有点野性和不羁,娘们唧唧的,确实难成大事。当然,如果执意做一介书生者排除在外。从这个小说中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点,梁必达从小就是带点“流氓”的草莽习性,而这个习性也铸就了他的成功,按他的逻辑,人善被人欺。所以,不要过于善。
第二、把思考当成习惯。我觉得这也是这位主人翁的特点。从店铺的伙计出身,到大队长,到副司令员,再到司令员,这位主人翁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善于学习,而且爱动脑筋,凡是都要弄个清楚,整个明白,而且愿意自己亲手试试。这是非常好的,也是他为什么能从屁话不会讲,到说话分条条框框,再到会外交礼节,这个会思考的习惯,是他日后成功的桥梁。
第三、韬光养晦。这不是从他身上学到的,是从窦副司令员身上看到的,这个人物不简单,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搞倒他,党内斗争他稳坐交椅,_没怎么革住他的命。“张克思”是一个反面典型,为人太较真,太原则,虽然得到人的好评和尊重,但是终究要吃亏。
但“张克思”身上的为人正派是值得人学习的,一辈子做事光明磊落。这梁必达学了一辈子终于学会了这个道理,他也阴险过,也冲过,但最终还是正派和稳重让他成了气候,甚至开始不动声色的办事,确实让人佩服。
第四、跟对领导。梁必达刚开始不是投奔共产党来的,而是投奔国民政府的,虽然因为东方闻音的缘故使得他奔了八路军,但他始终都得到了杨庭辉司令员的信任和重用,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如若他跟错了领导,估计可能就是另外的生涯了。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作文范文800字2
《历史的天空》是一部十分有趣的作品,是一部可以看到作者匠心的作品。它的趣味与匠心就在于作者在问题处理上、人物关系上的匪夷所思。我看过了全书后,琢磨了又琢磨,却着实没有猜出到底是谁出卖了李文彬,到底是谁派人追杀的高秋江,到底是谁在最后捅出了黑材料。这些都是作者没有向读者揭开的谜题,这些谜题的答案都消失在最后梁必达与陈墨涵的心照不宣中,却让读者颇多玩味。不过,作者留下这样的谜题的确是高明之举。
读过这部作品后,作者在塑造人物和运用语言上,也让我印象深刻。
书中语言亦雅亦俗。他的语言雅在描绘景物,俗在人物语言。作者描绘景物时运用的语言优美雅致,读起来清新、美妙。而在描绘人物语言时,运用了许多方言俗语、甚至是粗话,但读起来别具特色,使人物一下子鲜活起来。另外,我从书中还读出了一些文言文的味道。可见,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是很有造诣的。
书中塑造了很多丰满的人物形象,例如梁必达的自信、粗中有细;张普景的正直、固执;窦玉泉的低调和深具城府。其中主角梁必达是一个自信、狡黠、骄傲的人,但同时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梁必达是一个“李云龙”似的,具有匪气、缺点,但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成长、成熟,成为我军优秀军事指挥员的人物。这类人物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高大全的单一人物形象。这样的人物形象往往更加亲切、可信。
我认为张普景和梁必达是我看过的最有趣的指挥员与政委。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以往我们看过的那些组合:政委与指挥员之间关系密切,政委对指挥员事事关心、极力开导、充满耐心。张普景是一个执拗的人,他忠诚、正直却死板。面对有缺点的梁必达,事事唱反调,总想“斗争”了他。可是偏偏到后来,张普景与梁必达却是秤不离砣,砣不离秤,舍不得分开了。张普景尽管经常看梁必达不顺眼,却也不亦乐乎。这也许就是痛苦的幸福吧!也许,梁必达需要的就是张普景这样的政委,正因为有了张普景,才有了梁必达吧!在张普景的追悼会上,梁必达的伤痛丝毫不亚于东方牺牲时的伤心。男人的友谊同样动人。
而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却是窦玉泉,我认为他是书中最神秘的人。这个人也不能说是坏人,他正直,可城府极深,他想得最深、藏得最深。所以在任何时候,他都可以将自已利于以安全的位置。他此生唯一的败,是败给了梁必达。虽然有几次,他都与梁必达发生了龃龉,可是他还是忠诚的、正直的,所以他还可以在最后与梁必达流泪相拥。
感谢作者,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我为自已看到这样好的作品庆幸。在这里,我仅将自己阅读后的感想记录下来,以供回忆,以飨己心。
历史的天空读后感作文范文800字3
最近,阅读了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徐贵祥所著的小说《历史的天空》,本书的主人公姜梁必达早年大名梁大牙,因逃避日军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军,阴差阳错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在他犹豫是否离开的时候,一个青年女八路的及时出现,改变了他脱离八路军投奔军的念头。就这一步,梁大牙从此就走向了战争和政治,由一个不自觉的匹夫之勇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最终修炼成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
或许是由于做教师的缘故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对于书中如何引导梁大牙进行思想转变、走上革命道路的不同人员的不同方法总是有意无意地格外关注:凹凸山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杨庭辉和张普景对于投身军中的梁大牙有着不同的看法,杨庭辉看到了梁大牙身上洋溢着的正气和杀敌时的不怕死的拼命精神,于是处处予以关爱,当梁大牙处于危难之中时,适时施以援手。而固守着革命信仰、原则性很强张普景却更多的看到梁大牙身上的匪气,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的他,多方寻找了梁大牙违规的证据。在杨庭辉的鼓励与包容中,梁大牙施展的对敌斗争的拳脚更为有力了;在张普景的严密监视下,梁大牙的匪气也逐渐的收敛了,这两股力量成了夹击梁大牙不断成长的双轨道,逼迫着梁大牙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的成长着,成熟着。他们的高尚的人格,在梁大牙的成长之中,在革命的大潮之中,互相辉映着,尤其是在“史无前例”的特殊年代,原则性极强的张普景因为极力保护着梁大牙,而遭受着非人的待遇,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面对张普景说梁大牙不具备优秀革命者的品质,不能担当领导职位的时候,杨庭辉说:“之所以说梁大牙同志是个好同志,他的战斗行为已经证实了,大家有目共睹。他有缺点,但他的主流是好的,是革命的。改造一个人好比搬一座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梁大牙今天穿上八路军的制服,明天就是一个纯粹的无产阶级战士了。思想工作要潜移默化。我们共产党人是唯物主义者,不相信江山易移本性难改那一套。精诚所至水滴石穿,我们共产党把时候都能炼成钢,未必就改造不了一个梁大牙?只要引导正确,他会一步一步走上健康的革命道路。这样的人,一旦成为有觉悟的革命战士,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于杨庭辉的用人艺术,东方闻音是这样评价的:杨庭辉不仅是一个出色的组织者和军事领导人,也是一个极具洞察力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工作者,在做人的工作方面,堪称炉火纯青。善于发现人,是需要眼光的;能放手使用人,则更需要胆量。更为重要的是,杨庭辉并不是被动地使用人,而是能够按照既定的路线在使用中改造人,将他一步步地引入到规范的道路上来,这就不仅是眼光和胆识的问题了,还需要有坚定的原则和高超的策略以及对于原则和策略的灵活运用。
由此我也想到的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出身家庭不同、性格脾气各异的学生,他们的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向书中的杨庭辉学习,具有坚定的原则和高超的策略,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还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学会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不要过于苛责,要给学生成长的时间,让他们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成长,教师要学会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