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迎新晚会的发言稿大全(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时光如水匆匆而逝,转眼间我们都已迈入大学校门。回首往事,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记得三年前的我第一次走进高中大门,记得一年前的我在书桌前埋首备战高考,记得三个月前我走进考场时的紧张与忐忑。而今天,我终于走进了大学。
一直以来,大学都是我的一个流光溢彩的美梦,它承载着我的一切希望与梦想,进入大学,意味着我可以摆脱日复一日的枯燥,去做我真正想做的,并且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如今真正进入大学,我的心情不可谓不激动。
幻想中的大学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说句实话,--大并不是我的初衷,但是阴差阳错,我来到了这里。我发现,它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有那么多热情的师兄师姐在网上给我们解决问题,有那么多来自天南海北怀揣梦想的同学,有那么多兢兢业业、一生为公的老师,--大学这几个字,代表了一种厚重感,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令我一想起便心潮澎湃。这座军都山下的校园,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深厚的人文底蕴、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感染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学子。而这些,也正是我开始爱上这所校园的原因。
大学,是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我的一位高中老师曾告诉我:在大学,很少有人能够认识你,你完全可以重塑一个自我。所以,进入大学之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试着改变自己,去做一些自己期待已久的事情,去成为一个梦想中的自己。不要畏惧他人的眼光,不要被过去的自己束缚,勇于尝试,你才能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没有人希望四年后的自己碌碌无为、无所事事,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拥有一个梦想,并且在这四年里始终坚定不移地朝着它而努力。这条道路注定是不平坦的,所以,不要期待你的生活安安逸逸、散漫闲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处在青春正好的年纪,如果不试着拼搏,不试着奋斗,不试着努力,那么,你的一生都将为之后悔。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后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在大学,每个人都要活出精彩,活出自我,让过去成为过去,让未来没有遗憾!
谢谢大家!
关于迎新晚会的发言稿大全篇5
在秋风送爽的十月,我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系迎新晚会。也许正如老。迎新晚会观后感正文:在秋风送爽的十月,我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系迎新晚会。也许正如老话所说:最好的东西总是放在最后的,这次晚会是整个广轻学院的最后一迎新晚会了,但也是压轴的一个。在演员们深情的唱歌,动感的舞姿,搞笑的小品,可爱的女仆装,时尚的走秀中,我看到了我们新生的朝阳正在大学的校园中慢慢升起。我们脱去了少年时的任性与叛逆,取而代之的之是成熟与自信。当然,除了舞台上的“星星”之外,台下的同学,虽然那天晚上天气很冷,但我们的心都是异常的激动与热情,手中的荧光棒随着音乐不断的挥动着,口中的哨子也更将激—情释放动了极点,这是我们广轻艺术学院团结的力量。在团结的同时,我们艺术学院的同学也表现了家的温暖,在一声声的喝彩声中,这远远不再是简单的出自内心的赞美。而是一种骄傲,一种感情。我们希望能在艺术学院这大家庭里够拥有一段美好时光。虽然我们这大家庭才开始不久,以后的路还很长,但在这次晚会中,看出了我们的同学都有着一颗热情的心。就是因为这颗热情的心,我们才会这么融合!温暖!随着时间的走动。晚会到了尾声。这里我要感谢幕后的各位同学和助班们!这次晚会之所以成功,他们的功劳是必不可小的!晚会虽然结束了。但是这场晚会是我们艺术学院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永远记住我们曾经在广轻学院的露天广场里,一起高歌,一起欢笑,一起在这里看迎新晚会!因为它是我们进入大学校园里第一次属于我们的晚会。艺术学院的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地记住20__年10月25日!我们在同一片星空下,一起欢笑,一起歌唱,一起……。
在记忆中,只有近三届迎新晚会我光临了现场,头几届都出差在外跑就业工作。昨晚迎新晚会是成功的,成功的背后是表演者、组织者、参与者辛勤劳动,是他们激—情热心的体现,虽说学生们不是搞艺术专业的,可有一句话讲的好:"业余永远比专业快乐";还有就是:热情能够弥补才能,可是才能弥补不了热情。当然音乐厅的设备也是元素之一,灯光、音响、背景都要比南校区和大活好得多,由此想到了一个问题,学校任何教育、教学设施都应该为学生服务,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对学生作用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整台晚会有板有眼,一招一式很像回事,表演者们没有紧张感,也没有做作别扭的假象,真实的表达了自己感情世界;各节目链接的流畅,六位主持人功不可没,人似乎多了点,但是一点也不乱,各自分担的任务相对少,可反而提高了质量;整场印象较深的是梁祝话剧、木偶剧、另类舞蹈和招聘剧,因为这些剧目是学生自创的,在节目中有创作者的想法和搞笑伴奏,尽管不是太明晰,但是体现了创造精神;其他节目中规中矩,舞蹈与歌唱即便是模仿,形体、声音、表情也是自己独一无二表示,某种意义上也是创造。作为一名旁观者,应该说是绝对的旁观者,没有参与学生们节目的准备,而是与学院诸多学生观众融为一体,以家的感觉来欣赏孩子的表演别有一番滋味,台下的观众们似乎也比前两次热情高涨,表达方式也没有了过去那种牵强捧场之感,而是尊重心理共识前提下的释放,也许台上台下就需要这种氛围,这种氛围越浓越说明学院的学生们在成熟,也说明学院在成熟,如此说来学院的每名师生员工都是学院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教育就是在这种看似平常简单的细节中侵润每一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