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战观后感作文700字(2)
如果你已经忘记那些灾难历史,不妨去南京参观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能会有更直接的观感。
龙之战观后感作文700字4
今天,我怀着激情澎湃的心情观看了《龙之战》这部电影。 影片感人肺腑,看完后,我的心里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浪花, 不由陷入了沉思: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军令如山?这部影片就是最好的诠释。
《龙之战》是一部气势磅礴的爱国电影,主要讲述了1885年,法兰西的铁蹄无情地踏上了中国国土,他们像一头头凶猛的野兽,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六十七岁的爱国将领冯子材重披战甲,立志铲掉法兰西军队这颗毒瘤。他带着自己的萃军与政府的`淮军在战场上和敌人展开了厮杀,最终夺回了镇南关,赶走了法兰西。
鲁迅先生曾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我认为,凡是在民族处于危亡中,当国家遭受侵略时,能挺身而出的,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人,都是有民魂的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爱戴的,岳飞如此,林则徐如此,冯子材也应如此。 国难当头,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一往无前,生与死从不畏惧,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龙之传人。
当看到冯子材的儿子因违反军纪而持枪自尽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军令如山的真正含义。军令,无论是谁,都应该遵守它,将它牢牢镌刻在心里,不容侵犯。冯子材的儿子持枪自尽的那一刻,冯子材并没有袒护他,而是一视同仁,依军法处置,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这难道不是爱国精神的体现吗?
怀着崇敬的心情继续往下看,当看到麦将军为了战胜法兰西,在酒窖里点火,将自己焚烧在了里面。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的诗句。麦将军为了造成“天降火龙,法夷必败”的假象,甘愿自焚于酒窖,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自我牺牲精神啊!
影片中有一个片段最令我不能忍受,一个法兰西人对其他法兰西士兵说:“你们认为慈禧的军队具有坚强的意志吗?”而其他人听后则不怀好意地哈哈大笑。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好似火山爆发一般喷涌而出,恨不得上去狠狠把抽他们两巴掌。中国一一这个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古国,不但被外国人的铁蹄残暴地践踏着,还被外国人肆无忌惮地嘲讽着,这该是何等的屈辱!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软弱无能!在外国人眼里,中国像一头昏狮,毫无反抗之力。可他们浑然不知,中国迟早会醒,中国人也会反抗,中国人也有骨气!
《龙之战》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做为一个中国人,当国家有难时,我们应该挺身而出。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吧,许许多多向死而生的“白衣天使”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武汉一一疫情最前线救助病人,他们这种一心为国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他们和冯子材一样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做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感到骄傲自豪呢?
龙之战观后感作文700字5
电影《龙之战》是由刘佩琦、曹云金、李子雄、罗昱焜、范志博、修庆等众多实力派明星领衔主演的一部战争史诗巨制,本影片是根据我国近代史上的镇南关大捷所改编。
本片讲述了1885年法国进攻我国越南凉山粹帅冯子才率领广西狼军奋起反抗,经过了几度的殊死搏斗最终取得胜利的英雄事迹。
本片充分的展现了清朝光绪年间由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断专行的行为所导致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军事力量日渐衰败因而形成了兵无斗志任人宰割的难堪局面。
冯子才在辞官归乡之际任然心系社稷不忍百姓深受法夷荼毒,经过几次辗转终于重掌帅印,他招募乡兵重招旧部极力备战;可奈何当时百姓均惧怕法军身强体健、武器装备精良不敢响应,都传言法国人是阴魂过界神魁转世是无法战胜的。
在一次与法军交战时冯子才捕获两名法军士兵,在与之单打独斗中用事实向人们证明了法国人并非是所谓的“阴魂过界神魁转世”,同样也是可以战胜的。从此后军中士气大幅度的提升,冯子才用自己的方法激起了民众的反抗意识,让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看到了生的希望。
至此后,老百姓踊跃报名加入到了抗击法夷的序列当中;冯子才的军队也不断的得到了发展与壮大。
冯子才爱兵如子;对下属呵护备至充分的发扬了无私的大爱精神,影片中有一段剧情令我潸然泪下,当一个士兵濒临死亡之际拉着冯子才的手说他想叫冯子才一声爹的时候,他紧紧的握着这个垂死的士兵的手用无比怜爱的眼神看着他;颤抖的声腔问及他的名字,当士兵说出名字时,他老泪纵横的说了一句话:爹记住了,所有的人都记住了!听完这句话那个士兵安详的闭上了双眼,当我听到了冯子才的这句话我倍受感动。
剧中的粹帅冯子才不仅拥有博爱之心,同时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将才,他军纪严明,大公无私、不畏强权;在得知军中高层有人在利用特殊身份贪墨军粮他毫不顾忌的将此人治罪问斩,这件事充分的说明了冯子才不畏强权,一心为公的忠肝义胆,同时也为朝廷坑法重新树立了坚定的信心。
在镇南关战役开始之际他抬棺出征以表拼死抗法,至死方休之决心,率领广西狼军殊死抵抗外族侵略,谱写了一篇篇英武不屈的光荣篇章,在战局处于万分危机的情况下兵土大规模出现了惧战心理,为应付当时的突发情况以保军心稳定他毅然决然的下令处死逃兵以起到震慑部下稳定军心之目的,由此可见冯子才治兵严谨以大局为重之优点。
当战争正处于水深火热的阶段之时,冯子才之子冯相贤因一时怜悯之心放走了一名逃兵,故因此被绑缚冯子才面前问罪,冯子才为了顾全大局而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在他面前举枪自决,之后冯子才非但没有因此而生颓废之心,反而更加的奋勇向前;也许此刻的冯子才同样也是在为儿子达成他的难酬的壮志。
冯子才的一生始终都在履行着为国尽忠的光荣职责从来没有些许悔意,他的这种舍小我以成就整个国家的纯高的品德值得我们后辈所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