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观后感 > 观后感600字 >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600字

泽璇分享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风雨哈佛路观后感600字,希望大家喜欢!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600字1

“我总要自己推自己一把!”丽兹这样说过。丽兹父母吸毒,八岁开始乞讨,十五岁母亲死亡,父亲进了收容所。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努力,考进了哈佛大学。

每个人都有努力过,但事情都不同,有的思考问题,有的做数学题,有的比赛,有的……而我却是在一次拼钢琴游戏中,体会到了只有努力才会有收获。拼钢琴是给你许多的零件,让你把它拼在一起,成为一个物品。我打开一看,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小零件,看得我眼花缭乱。我首先拼好它的键盘,和上面的琴盖。

最让我更头大的就是底座了,因为它除了一个托盘,就全是小零件。拼了好久却拼错了,也只好一一地拆下来。我有点儿想放弃了,但我妈妈说:“你看你都做那么多了,你一放弃不就白费了吗?”我听了后,心想:我也要自己推自己一把!我要继续坚持下来。妈妈说:“太晚了,要睡觉了。”我还是不放弃,终于找到了关键点,拼好了钢琴,看着特别有成就感。我突然想到一句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记得那次妈妈让李豫彤去游泳馆教我游泳。我觉得非常得累,一直在水里蹬腿——勾脚,蹬腿——勾脚,练习了好久,觉得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但是如果我能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那该多好啊!我应该自己推自己一把了,我想。我鼓起劲儿,每天晚上都去那练习游泳,我现在已经可以浮起来了。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

我们要向丽兹学习,学习她努力、刻苦的品质,只有自己推自己一把,才能成功!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600字2

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向前走。

既然决定坚定地走下去,那么只顾风雨兼程。

人生就像是潮起潮落纷尔有时,在青涩张狂时的“汹涌澎湃”到成熟稳重后的“波澜不惊”的过渡之间,总存在着两个极端,对个人而言,有最辉煌的时刻,则必然也有情绪的最低谷为其奠基,生活在每一个拐角,我们总是为自己留有太多后路,总怕有个突如其来的闪失使我们溃败。然后,这一条条的退路让我们渐渐地忘记了全力以赴,忘记了永不屈服。

不论是环境腐蚀了莉兹的童年,还是说哈佛光辉了莉兹的现在,都在于莉兹在风餐露宿的流浪途中即便是难以温饱也燃着对读书的渴望,她坚信读书能改变她的未来,而不是沦陷在“醒不来的过去和无从眺望的未来”的虚妄的寒渊之中。

莉兹可以选择和她的朋友一起继续在晃眼的霓虹之中流浪,过着放荡的生活,挥洒不羁的热情,追逐所谓的自由,或是引领潮流,或是随波逐流,而她没有。与其说是她牢牢抓住了学习的机会,还不如认为莉兹不停地在追寻这个机会。她的母亲下场如此悲惨,她的脸上没有痛苦,也无撕心裂肺的哭喊。更不是神情木然,茫然无措。她只是坐在那儿,略带不满和失落。而她躺在棺盖上面回忆过去的同时,也尝试着化悲愤为力量,想到自己不能再这样沦落下去,她必须找到出路,为了自己的未来,也为了已故的母亲。

莉兹最终走在了通往哈佛的路上,迎着“久违”的阳光,脸色却依旧沉静。是在回忆自己每日每夜地为哈佛而奋斗,或是在回味着自己狼狈而可笑的过去,不过过去的种种已然不再重要了,莉兹不在乎,因为她一直都在毫不退缩地战斗着。

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如白驹过隙,匆忙地铸成绝望与希望,花前月下的染火枫林,人不见而水空流,陈景不与共徘徊。她煎熬着穿过荒寒的沙漠与寂寞的长夜,终究迎来开满鲜花的似锦人生,那便是她生命的所有财富。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600字3

若世界上没有奇迹,我们就盖一个!

——题记

暑假是如此的漫长,在这个漫长的期间里,我在街上多次遇到一些乞丐的,这不禁使我回想到了一部很不错美国电影——《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很感人,很感人,我不得不对它有另一番的感慨。

《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一开始就介绍了主人公丽丝家庭的困境。母亲是一位精神分裂者,她吸毒、她酗酒,家里的钱都快给她拿光了。然而,父亲也比母亲好不了多少。当丽丝还剩下一点钱的时候,母亲又歇斯底里似的喊道:“还给我!那是我的!”丽丝只好逃避,母亲用了“杀手锏”——目不转睛,并可怜巴巴地望着丽丝,丽丝无可奈何,只得给了钱。

在学校,丽丝又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讽刺——她的母亲把钱都花光了,她不得不到处省省。几天没有洗澡了,同学们又嫌她臭。唯有年迈和蔼的老师,没有讽刺,并且还摸摸她的头,表示亲昵。丽丝尽管欠下了很多课程,但她依旧努力学习,测验中,得到了100分,老师、朋友伊瓦都鼓励着她。

去医院治疗我的`母亲回家了,丽丝很高兴,尽管知道又要饿肚子。奇迹般的母亲,没有歇斯底里,静静的坐着,轻描淡写吐出几个字:“得艾滋病,我必须回家”。好不容易等到母亲回来,却得到这样的结果,丽丝怎么劝阻也不行,生活越来越糟糕了。

更糟糕的是,父亲因为不能好好照料丽丝,被逼迫进入收容所,丽丝只能去学校,寄住在可怕的爷爷的家里。但爷爷莫名其妙地讨厌丽丝,赶走了她。丽丝的妈妈病情不断做作,爸爸走了,她开始了流浪,15岁的流浪。

流浪中的丽丝遇到了最好的朋友克利斯,但她们只能在街边乞讨,日复一日,懂得了钱的来之不易。在地铁上睡觉、在街边捡吃的,她们一点也不在乎。看着正在与病魔奋力挣扎的母亲,她们不免心痛,更加努力的去生活。但母亲还是离她而去,只留下一堆骨灰,和一个棺木。没有典礼,没有祷告,没有墓碑。

丽丝很绝望,唯一能做的只有上学。然而,她还是以全校最好的成绩,来到了波士顿5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丽丝对哈佛大学有了一种渴望,更努力的去学习——2年学会4年的知识。终于,在走过无穷的困难后,丽丝如愿以偿考上了哈佛大学。电影,也到此以美好的结局落幕了。

也许是这么平凡的演员,才让我感觉到如此的亲近。回想一下,丽丝15岁就开始过上漫无目的的流浪生活,可是她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当她免费进入哈佛大学的时候,当记者问她怎么做到的时候,她说了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我怎么做不到呢?父母教会了我可能。”记者还问:“在地铁里睡觉,吃被丢弃的食物,你怎么看待?”丽丝只是沉着地说:“那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觉得我被迫向前,必须要向前,没有能后退的路。”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09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