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最深刻的电影观后感600字5篇

树杰分享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仔细阅读,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深刻的电影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正需要这份资料的你。

最深刻的电影观后感600字一

下午的时候,看完了最新的《小酒馆》,由天海祐希和石田百合子作为老板娘,请来了一众明星,其中,有《遗愿清单》中合作过的两位演员,还有近期有新作品上映的三位男星。

一个多小时的综艺节目,给我的感受最大的莫过于,综艺节目能够做成这样的真的是不多见。说说《小酒馆》节目给我的感受,尤其是这一期节目的收获。

第一就是访谈。因为是综艺节目,娱乐性一定是有的,但是能够在娱乐之余,给观众思考,是这档节目做的可圈可点之处。这次请来的是吉永小百合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演员,她年过古稀,依然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坚持游泳和运动,我想,看过节目的人,一定会佩服之至。她的心态如此之好,就觉得她的心中青春依旧,而且还不时的在工作,可见她的人生态度是多么的积极向上。从她自述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永远追求幸福的人,当石田百合子问了一个问题:“自己的人生该怎么办?”的时候,没想到,回答居然是:“先结一次婚”,看来,这就是人生的智慧,有时候,我们自己当下的人生未必能够体会到这种智慧,我现在想了一下,或许,得不到的就是最渴望的,一旦得到了,也就死心了。相比之下,天海祐希要豁达很多,她很享受自己当下的生活,从来没有因为不结婚而感到失落,节目最后的时候,透过屏幕能够感受到石田百合子和天海祐希深厚的情谊,在人生中能够有这么一位知心朋友真的是很难能可贵的,而且,现在还一起制作了一档这么精彩的节目。

第二就是边吃边聊。之前也看过一些访谈节目,用过这种形式,边喝酒边访谈,或者,边吃饭边访谈。但是,像《小酒馆》这种边做菜,边访谈的我是不多见的,这个其实很考验做菜人的功夫,尤其是非常有限的时间里要做出的菜能让食客不至于投诉,其实,石田百合子面临的压力不小。当然,节目制作是可以剪接,也可以当中叫停的,毕竟不是舞台剧,不过,这样形式新颖的综艺节目真的是一个创新。

第三就是唱歌。天海祐希和石田百合子曾经在《青蛙公主》中有过唱歌的演出,所以,看到《小酒馆》中,她们的合唱也好,对唱也好,都非常有默契,唱歌是很好的加深彼此友情的方法,也是纾解压力的有效工具,更有甚者把唱歌当成运动,可以锻炼肺活量。听天海和石田唱歌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在这一期的节目中,她们第一首歌选择的是吉永小百合的《永远心怀梦想》,估计是一首怀旧金曲,我是第一次听,但是,也被她们唱的感动到。我想,近在咫尺的听众一定也是深受感动的。

最后,不得不提,这个节目,能够让我看到天海祐希的最新状态,是一个非常贴近她当下状态的综艺节目,虽然,有些话都是事先有台本准备好的,但是,有些个人观点,看的出来是即兴的,而且,天海和石田的表现,演的成分和做自己的成分一半一半,不是完全在演戏,所以我说,《小酒馆》这个节目非常值得喜欢天海的人看,了解她的一个很好的窗口。感谢制作这档节目的人,也要感谢字幕组全程的翻译,让我一饱眼福。

最深刻的电影观后感600字二

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电影的剧本很精巧,一步一扣,都很扎实,只为讲好这个故事,塑造几个人物。因为这部电影并不炫技,在电影艺术层面上的也不太懂,能说的不多,今天只谈谈一些很散乱的题外话。

故事有三个主要人物,这三个人物都有非常明显的象征意义。

丁务源是一位中国式的传统主义者,他擅长搞关系,送人情。用一句很中国的话来说,他很会来事儿。每个中国人都不能说对他不熟悉,他在每一个人的身边。

秦妙斋是一位油滑的机会主义者,他满嘴跑火车,总是能敏锐地选择和自己利益一致的那一侧。他擅长煽动,但目的是为了满足私欲。值得一提的是,在老舍先生成书的那个时代,这样的人不是少数。

尤大兴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实干家。他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有计划。他能宏观地看待历史,同时明白自己在历史中的地位,和应当承担的责任。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样的人都不多。

那么结局是什么呢?丁务源最终还是农场的主任。

老舍先生在当年对中国未来的看法不能不说是悲观的,但也是有道理的。而且这种道理是由他本身的生命证明的。1966年,老舍先生自沉于北京太平湖。如果他像丁务源,或秦妙斋,他不会死。但他像尤大兴。有趣的是,在电影里,尤大兴是被驱逐出农场的。

电影中还有个隐藏的人物,即农场的工人。象征意义很明显,即被「历史车轮碾过」的群众。三人和群众的交流很有意思。丁务源是和工人拉关系,小小的克扣。秦妙斋是欺骗(花生米当钱),煽动。尤大兴是命令,辞退。其中隐喻值得思考。

电影中的女性人物,也是非常典型的。三太太,佟小姐,尤太太各有象征。电影最后,是尤太太的背影,耐人寻味。

影片开头就说,电影是改变自老舍先生1943年的小说。但时至今日,其中的象征意义仍然不过时。今天在农场当主任的,又是不是丁务源们?更进一步能使人思考的,尤大兴的改革,效果是有的,但是作为一种不匹配生产力的制度,是不是合适?尤大兴本身,是不是「历史车轮」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能引人思考很多,耐人寻味,可以看看。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想法是,老舍先生,真不愧是「人民艺术家」。怀念老舍先生。

最深刻的电影观后感600字三

3年前的《北西1》,是我看过的最三观崩坏的爱情电影。3年后的《北西2》则是我看过的最矫情的爱情电影,假文艺真矫情用来形容它,再合适不过了。片名《北京遇上西雅图2》,可是压根没北京什么事?西雅图也不见了踪影?澳门遇上洛杉矶这个名字更合适。汤唯吴秀波的书信情缘文艺感十足。可是,这信从澳门寄到英国再到美国,速度快的更像是互发电子邮件。拉斯维加斯汤唯和吴秀波多次同框,就是没有遇上,只是有些心灵感应,你臆想我,我臆想你。

作为一部爱情片,作为爱情片的男女一号,这局都一大半了,除了臆想之外,男女主角的相遇如此尴尬,同框的如此心塞,一大波北西1的cp粉心急的要命。而最后突然联系不上了。汤唯吴秀波分别去查令十字街84号寻找对方,不愧是cp连想法和时间点都一样,同一时期到了英国,同一时段回到了老板的店里。让人吐槽无力的巧合,时间点都掐的这么好,之前拉斯维加斯一直在攒的缘分终于爆发了,这就是真爱的力量吗?除了矫情的文艺卖点,吴秀波想买房的房东老爷爷老奶奶无疑是片中最大的亮点,让人感觉这俩像是男女一号。

老爷爷和老奶奶之间的温情,流露出的老一派人对人生和感情的看法,还是很打动人的。查令十字街84号书局的老板。老板一直默默处理着世界各地邮寄到查令十字街84号的信。除开男女主角这俩要还书的人,会有心思寄信到查令十字街84号的人更多的是想要倾诉,关于对书《查令十字街84号》的感想、生活中不愿倾诉的苦恼等等。书局的老板让这些情感得到了一个更好的安置。设想中,老板收到各地不同的来信,给了这些本来并不期待回应的人一个友好的回信,让人觉得有些温暖。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0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