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乐队观后感800字(2)
3、就是最后缝纫机乐队在残破的大吉他建筑下引吭高歌,数百人来施工场地来听他们的演唱,也就是他们梦成功的时候。
片中有两点引人深思:
1当梦想与金钱(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是坚持梦想还是以钱为重?
2、此片是致敬摇滚音乐的,尤其是影片最终唱起Beyond的歌曲不再犹豫而使影片达到高潮,致敬曾经的前辈。
可如今呢,中国名镇四海的摇滚音乐又有谁能继续发扬光大呢?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800字4
好了,推荐也推荐完了。进入我们今天谈论的'正题吧。《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其实是我觉得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逆袭,因为我一直都不怎么看好大鹏导演的作品,没想到这一次他交了一份满分的答卷,让我觉得有些惊奇。看来,人都是会成长的,不能老是用一种独特的眼光去看待别人。
《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讲的不是什么大故事,里面的故事很简单,也很普通,没有太多的好奇。所以《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的票房很惨淡,不过它在我心目中,还是很好的,毕竟我认为一部好电影,不需要票房来证明什么,最重要的还是观众心里怎么想的。可能是《缝纫机乐队》这名字没取好,导致让观众觉得与音乐有关,所以对它的期待很低。又或者《缝纫机乐队》的受众范围很小,导致没有多少人观看。总之,很多因素都是导致电影票房低的原因,完全不必太在意票房。
这次大鹏很聪明,从一些小人物入手。故事很平淡,夹杂着成长,夹杂着笑点,也夹杂着心酸。从这部电影里,我看见了许多人性的解读。其实这个世界也不过三派人。一派以理想为主,他们整天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却忘记自己的现实,所以到头来满盘皆输。而一派以现实为主,他们整天谈论着自己的现实,却忘记自己的理想,到头来虽然失去了心中的热情,却拥有了生活。但还有另一派,他们拥有这现实和理想,他们到头来获得的是最好的自己。而《缝纫机乐队》也正是从这一角度来展开故事的。
在电影里,有许多人物对碰的时候。同时让我觉得很惊艳的是,电影对小人物的塑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让我觉得这些人物都会很真实,没有失去本真。这也是大鹏的进步之处了吧。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要现实和理想里徘徊着,犹豫着,选择着。但是我们却始终也挑选不出最好的答案。如果你真是这样的,那么就别选择了,干脆全部一起拿下。为什么要现实不要理想?为什么要理想不要现实?不好意思,我都要。也许,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现实与理想并存,我们才会更加明白人生的奥义吧。
缝纫机乐队观后感800字5
《缝纫机乐队》相信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吧,这是一部国产喜剧,是大鹏自编自导的电影。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我的评价是很高的,原因不是这部电影特别特别好,好到了极点,而是这部电影远远地超出了我的预料。我没有想到大鹏的诚意,他对电影事业的执着和信念。
我想要放下《缝纫机乐队》这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谈谈《缝纫机乐队》里的高远。高远是由乔杉饰演的,乔杉对于高远的诠释总体来说还是很到位的,而且演得也充满了喜感。(可能乔杉本身就自带喜感)高远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很憨的人,脑子有些问题。他有时候说话,总是不过脑子,想说啥说啥,所以闹出了很多笑话,这也是电影的喜剧元素之一。可是高远却一直都想要组建一支乐队,在集安演奏起摇滚的乐队。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一直都在追求的。
高远放在生活里,其实也很真实。他像极了现在那些热血方刚的青年们,有着一腔热血,想要干出一番大事的冲动。但是现在的青年都太过浮躁,自己几斤几两都不清楚,就妄图成就自己,可能这才是真的想太多了。不过,高远很努力,他有热情,也有坚持。他为了乐队,大半夜还跑去工地打工,这是让我觉得很感动地一个点。电影的转折其实也算一个高潮,当时高远爆发了。当他知道是自己乐队的经纪人出卖了乐队时,他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后来,他也就淡忘了自己的理想。所以,这也是电影很精彩的地方,这不就是青年与中年的区别吗?青年的人总是谈着理想,而中年人却早已抛弃了那些所谓的理想,他们只求安稳的现实而已。其实谁都没有错,只是每个人的心态不同罢了。
后来,经过经纪人的一番劝说,高远还是重新燃起了自己的热血,重新投入到摇滚的天地中。这个回心转意,其实是很渺小的。那些被现实伤害过的心灵,可能早已经不再正眼看自己的理想。所谓理想,不就是自己的一些美好的想法,可那只是想法呀。
其实,现实与理想也可以不矛盾。我们总是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也许我们经历过理想,又经历过现实,才会懂得什么是现实中的理想,理想中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