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不可摧观后感800字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坚不可摧观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坚不可摧观后感800字1
在央视6频道欣赏了美国影片《坚不可摧》,我真正被剧情中的人物、情景和细节深深地感动,爱憎及其强烈,心灵随剧中人物的命运变化而震撼了。这部影片,描述了一群被日本鬼子俘虏的美国陆战队官兵在集中营和煤矿里受尽折磨的非人生活,集中表现了一个奥林匹克长跑运动员与亲人的悲欢离合。点面结合得十分惊奇,剧情跌宕起伏,而且视野也很开阔。当日本鬼子及其残忍地毒打俘虏的时候,我多次真想冲进荧屏画面场景,从日本鬼子背后狠狠地捅一匕首,看着失去人性的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在惊慌失措中奄奄一息断气才解恨。看美国优秀影片,没有看戏看表演的感觉,演员与剧中人化为一体,一言一行都真实可信。日本鬼子在战争失败前夕,本想无声无息消灭这批孤岛上的美国俘虏,幸亏战争突然终止,美国战俘得以九死一生凯旋,受到美国民众和政府的热情接待。最后,日本孤岛集中营和煤矿劳改营的罪犯,在服法改心革面之后,也返回了日本,没有被斩尽杀绝,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回归。
我看过很多国产的反映集中营和矿场的影片,特别是战斗片,我认为比美国这类影片的差距依然很远,缺乏有文化诗意的导演,缺乏有思想境界的编剧,缺乏真懂现代科技知识与技能的制片人。此片的切入点很小,但反映的画面却很深远,而且耐人寻味。国产的不少影片,虽然画面华丽,演员漂亮,但言行与神情却常常在提醒观众,这是演员在认真表演呢,于是,观众的心灵很难遇上一两回真正的震撼。
抗日战争和_战争,不是也也很多被俘的官兵吗?如果如实地构思惊心动魄的故事,塑造几个令人无法忘记的剧中人物,吸取外国影片之长,一定可以拍摄出几部经典的故事片的。《血战台儿庄》和《芳华》影片中的战斗场面,就已经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们对待自己被俘虏过的战友,在极左时代总是不与信任,甚至被冤屈地视为敌人叛徒与特务,这正是特别令人痛心的往事啊!
坚不可摧观后感800字2
"当面对贺岁档各种“大片”云集已变的麻木时,当阅过20__各类“型片”已饱含对当前电影市场失望的心绪时,《坚不可摧》却又及时的补给了我对电影的热爱,让我坚信,优秀的电影带给人们的,是通过电影中的故事或人物,引申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反思,以及激发出真切的感动,对生活的热爱,永恒的力量与信心,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原以为颧骨高高的冰冷女王安吉丽朱莉的导演作品,以及她的所有慈善及收孤等行为,不过是“有钱任性”所为,所以最初对此片并不抱太大期许,不曾想影片却如此的朴实动人,没有一丝卖弄的花哨或噱头,整部片子从头至尾充满了悲悯的、甚至救世的大气情怀,却又对生命如此的尊重、客观、冷静,而不愿掺杂自己的观点,就是让观众随着主人公的经历或悲或喜而不褒不贬,就象高高在上的看一段世间变迁,视角和着眼点着实让人佩服。
同时一位女性导演,主导这部全部为男性的战争题材影片,战斗,坠机、落海、求生、虐俘等场面段段都很精彩,着实能力不同一般。
或许许多人会讲,影片并没有象《辛德勒名单》或《拉贝日记》那样,着重笔墨于反战争主和平,也没有象《肖申克的救赎》中那样忍辱负重十几年磨一剑一朝逆袭尽享人生给人满满的正能量的励志情怀,或许难成经典,但我却大爱此片,与其说是反战或励志,我觉得倒不如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展示了人性的伟大与坚强。
人生的长河既短暂又漫长,当你浸蚀在痛苦的煎熬中时,每分每秒都度日如年,当你耄耋白发回首望时,却发觉人生不过是白驹过隙!
这样的人生里,若有一天,你被抛在无边的海洋上,一天、七天、一个月、四十七天……,你看着同伴离去,看着鲨鱼等着你为大餐,这么美的碧蓝里,却渺无人烟渺无希望,而你,却还没有死去……
若有一天,你也被抓入敌营,时刻担心明天的太阳是否照常升起,时刻恐惧下一秒的折磨又来继续,也时刻准备着从一个火坑堕入下一个地狱,而你,却还没有死去……
当是生存还是毁灭,已不是《莎士比亚》中的台词,而是血淋淋的摆在你面前的现实时,你会如何抉择,你是否仍会抱有那遥不可及的未来与希望,是否还会以微弱的喘息继续坚守生命的延续?
当路易被迫举起巨石,超越能力极限以羸弱之躯托举起自己的生命之时,
我曾替路易有一刹那的.犹豫,生死不过一瞬,当死亡变成一种解脱,当生已不如死时,你要怎样选择?怎样选择?
但路易不但坚持托举着巨石,而且最后竟高高举起时,我被深深的鼓舞震撼,那一刻,我禁不住热泪盈眶,那是生命的力量与坚强,是一首生命的歌!
我仿佛看到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中,人与狼的角逐中,彼此对生命的坚持不懈!
我仿佛听到了余华《活着》中,人类生生不息,野草般生命力抽枝扎根的声音!
我仿佛看到了现实中那些在生存与毁灭中俳佪的人们呐喊着,我要活着!
我大爱这部电影,我觉得这部影片是对生命的真正解读,世间万物赐与我们生命,我们就是要努力的好好活着!
坚不可摧观后感800字3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这句话用在路易·赞贝里尼身上恰如其分。这位传奇人物是奥林匹克长跑选手,参加二战坠机在海上漂流47天,被俘后经受日军三年的残酷折磨,高龄80之年跑步传递圣火,并在临终前见证了自传电影的完成。然而彪悍的人生放在新手导演安吉丽娜·朱莉手里,就有点叫人掌心捏汗。《坚不可摧》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是朱莉的导演处女作,她于_年拍过纪录片《天涯共此时》,_年又导出同为战争题材的《血与蜜之地》。她的野心也异常彪悍,第三部作品就要冲击奥斯卡。不过此举显然遇到了困境,赞贝里尼的人生实在太丰富,以至于她不知道该挑哪些作重点展示。
不过朱莉找到了应对之策,在博览了数十部同题材佳片后,她满心认为只需博采众家之长,依样画葫芦,便能拼凑出一部传记佳作。于是在《坚不可摧》中,有经验的观众便能依次看到《珍珠港》,《火的战车》,《少年派》,《重见天日》,《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登陆之日》,《阿甘正传》,《铁路劳工》,《太阳帝国》等片的影子(在我看来,有一个镜头还颇像《雪国列车》)。可是材料虽然充足,杂拌的过程却生硬粗暴,模仿痕迹浓重也就罢了,不同叙事线之间的衔接也大为僵硬,要不是罗杰·狄金斯的摄影由始至终光鲜夺目,真要怀疑前后段落出自不同的电影。
似曾相识倒无可厚非,毕竟冲奥电影越来越趋于一个独立的片种,同质化严重。学院派有一系列约定俗成的潜规则,比如片尾打出补充字幕和人物简历。然而,字幕本应属于锦上添花,《坚不可摧》战后赞贝里尼对日军军官选择原谅的主题升华,仅用了寥寥数行字幕就交代完毕,主角被信仰拯救也是一笔带过,均显得避重就轻。如果结合原著,释放归国后的经历显然比战俘营受虐更有戏剧价值。为何他能心安理得宽恕?考虑到进入被俘后,影片基调有向“虐恋情深”转移的趋势,难道真的是“因为爱情”?
科恩兄弟操刀的剧本,重心选取上令人费解,在朱莉的导筒下,更产生一种迟滞感,尤其体现在场景的转换中。新导演朱莉这回是被老编剧牵着鼻子走,暴露出艺术视野和叙述功底的匮乏。全局失当,好在细节仍足够抓人。片名《坚不可摧》,体现在汪洋漂流和战俘求生。于前者,是颜值登天的小鲜肉们逐渐憔悴虚弱,皮肤斑驳,脸色从蜡黄到枯灰,周身瘦骨嶙峋,被迫吞食生肉,在惊涛骇浪中祈祷,头顶是日本战机,身下是漏气的皮筏和虎视眈眈的鲨鱼,并要忍受同伴的死去。进入47天,生命像是进入了一种静止,白云凝滞不动,海水也成了死水,日舰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像幽灵,对此他们连惶恐的力气也不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