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的观后感600字5篇(2)
第一条主线是民国时期,20年代清华青年学子代表吴岭澜,一个天才,为了读书而读书的人,然后给到了图书馆里面泰戈尔演讲的时候,他看到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都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这些人站在这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人羡慕,他突然领悟到了什么是真实。然后他一辈子追求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年老的他把他内心的光照亮了正在迷茫中的沈耀华。
第二个故事到40年代西南联大的段落,当沈耀华的母亲千里寻儿,不希望他当兵参与到战争中时,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我不想你还没有想好怎么过这一生,就没有了性命。妈妈只希望你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平安。这一段我已经飙泪了,我们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年代,活在一个安全的国家,从来不用担心看不到第二天升起的太阳,我们可以平安的过完这一生,应该更加学会珍惜。当他看到那个带给他无数欢笑的孩子被日本轰炸机炸死的时候,他决定去当飞行员,把生命献给国家。在训练的过程中,他把军营的食物带给那个村庄的人,被教官训骂的时候,他说: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我不是为了这一口饭吃而当兵,我清楚的知道我在做什么。
然后就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代的故事,到电影快要结尾的时候,陈鹏回来发现村落都被封了,两人走散了,王__佳说这辈子一定要找到你,在我最熬不住的时候是你给我坚持的力量,现在该我来照顾你了。看到最后也没有看到两人相遇的镜头,人生就是有这么多遗憾和错过,在那样讯息不发达的年代,错过可能就是错过了一辈子。但是现在呢,想念的人只要打一通电话,告诉你等着我,就不会走散。
所有的一切回忆都是给了21世纪的张果果这个故事,他在救助四胞胎这个事情里,一开始充满温暖,然后听到一些被帮助的人缠上一辈子这样的故事后有所犹豫,到最后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相信人性的善良。四胞胎的家人一定要见到果果其实就是想给他送四个孩子的胎毛做的毛笔。
电影的最后还有一段独白,看到的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的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如果有机会提前了解了你们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不知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们在意的事情,比如占有多少,才更荣耀,拥有什么,才能被爱。
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你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了吗?我想这个电影就是想告诉我们,思索生命的意义,是值得花时间去思考的,永远不放弃真诚,对自己真实。
无问西东的观后感600字5
听说影片《无问西东》很值得观看,于是也去影院一探究竟。直到快结尾时,影片并没有太多地影响了我的情绪,我几乎要站立离席了。但片尾罗列出的众多大师,让我感动不已。 一群国难时期衣衫褴褛的年轻人,在几千里的迁栖中求学,在防空洞里读书,在风雨中跑步,在饥饿中和苦难中心怀家国,最后竟然成就这么多世界级的大师。感慨之余,惭愧不已。
也身为大学教授, 今天的自己为什么未成大师?也不曾培养出大师。 不但自己,其他的教授,乃至于整个大学, 整个国家的大学,几十年来又何曾培养出多少大师? 高大堂皇的楼宇下,崭新的仪器设备,还有滚滚的经费,我们除了发表几篇近乎无人观看的SCl论文,以此而获得的五年一轮打破头的晋升,当然还有年底老师与学院为斤斤计较而磨破嘴皮的,无聊之极且斯文扫地的工分。
与大师相比,我们差不在天赋,差不在金钱,差不在校舍大楼,差不在教学条件。差在志向,差在理想,差在责任感,差在使命感。在一个更为和平的时代,更为优越的环境,我们为家国做了些什么?我们学了些什么本领,能为国家做点什么?我们抱怨得太多,对得失计较得太过。高晓松就曾经对某清华学生大发雷霆,一个清华学生竟然没有想到为国家做点什么,而只想到找个稳定且收入高的工作。有一篇大骂当代大学生的文章,叫"今天的大学生,你不下岗,天理难容"。文章虽然有失偏颇,但确也在理,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缼乏远大的抱负,为世俗和浑浑噩噩所吞噬。你们整天与手机为伴,与游戏为舞。社会和父母长辈养育了你们,现在老龄社会已经来临,你为国家为社会准备好了吗?你将以什么回报养育你的家国?你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足够服务于社会了吗?你有与你父辈一样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体质吗?你能像我们曾经那样,承担起包揽一家八口的家务吗?你有护理老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吗?整天手埲一个手机,生命分分秒秒在腐烂,青春在凋零,人生在虚度,理想早已成了冤魂。
无问西东的观后感600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