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观后感 > 观后感300字 >

水浒传观后感300字左右(2)

文凤分享

在梁山面对千千万万官兵来“绞杀”,梁山好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退了来犯者不计其数次进攻。后来朝廷三次招安,一百零八为好汉归顺朝廷,他们归顺后,按照朝廷旨意收复几大义军,此时哀魂遍野,人们妻离子散,很多人都投奔梁山好汉。但好景不长,一百零八位好好在收复方腊时只剩二十几人回朝。后来宋江卢俊义等被奸臣用药酒毒死,吴用、华荣自尽。现全在忠义堂被后人敬仰。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好书,我们更要学习书中一百零八将中的勇敢和坚强,在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到底最终会胜利!

去读一读《水浒传》吧!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烽火四起的战场,都无不令我心驰神往,回味无穷。

浒传观后感300字左右6

前些日子写论文,又翻回头来看原著,半听半读,已记不清这是第几遍通读水浒了。

窃以为水浒所言并非完全的忠义。有版本说此书乃施耐庵与罗贯中二人合作,深以为然。故读《水浒》便不若分成两段,七十回前讲聚义,七十回后是招安,两段有着不同的主题,评论所言“愚忠”便是贯穿于后半段的。至于前半段的“聚义”,确是水浒真正的精华所在。聚义不讲忠义,讲求的是“仁义”。“仁”是对世人之仁,“义”是对兄弟之义,两者合一才是真正的好汉。就以鲁提辖而言,野猪林相救林冲是为兄弟两肋插刀,但为金氏父女打死镇关西却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便是“仁义”。混迹江湖,一时失势,自有朋友两肋插刀;官府昏庸,欺压良善,却有好汉替天行道。这是个黑暗的社会,黑暗到没看不到一丝光亮,梁山泊的存在便是因“义”相聚,聚而为“仁”,得到本质上的升华,直在绝望中寻求希望,为百姓做最后的抗争,“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至于后半段的招安,确是背离主题无疑,读来令人唏嘘不已,直让英雄流干了泪,流干了血。

水浒传观后感300字左右7

读了《水浒传》已经七年过去了,当时的感觉现在还能说出来,就是一种痛快的感觉,是指前半部,人物:鲁智深,这个人疾恶如仇,自身又武艺高强,打死镇关西之前是提辖,后来他打死人,他的生活就是跟着感觉走了,就是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感觉,当时连续很多天晚上读这本书,感觉生活中的那些烦心的琐事在心里的份量都减轻了。

当然书中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基本上没有可比性,比如说:书中的人物基本上没有家庭生活,有数的几个,比如说宋江、杨雄,都是老婆出轨,而宋与杨也由此成了杀人犯,亡命江湖,所以说书中的人物虽然看起来活得潇洒,实际上是以背叛整个社会体系作为代价的。

前半部读起来很过瘾的,给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怎么说呢?还是叫人勇敢,像鲁达那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那个时代总体还是鼓励这种行为和精神的,像鲁达、武松、杨志,都是杀了人,比较后鲁达亡命天涯,根本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而武松与杨志虽然被判了刑,比较后都没有丢掉性命,尤其是杨志,甚至在服刑时还受到重用。

书中的后半部真心说是没怎么看的,觉得写得不太好,整个都是怎么征战,战争场面描写得过于笼统,思想也不够深邃,无非是宋江集团想要为国出力,四处征战,充当了封建统治者的工具,比较后的结局都很悲惨。

浒传观后感300字左右8

那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有一身抱负,却因奸人挡道,不能报效朝廷。真是可惜,可惜呀!

我们不说足智多谋的吴用,力大如牛的鲁智深,行走如飞的戴宗,就单说这李逵,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发火,遇到事情总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骂二打三吃亏或后悔,但是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他的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的动。他就像是一团火,做任何事都风风火火的,从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在他身上永远让人感到无拘无束。李逵用它那两把大斧砍了天下多少不平事,像这种英雄气概这种仗义,现在想找,都难了。现在有些人整天勾心斗角,想着把别人比下去,成天生活在嫉妒中。又有几个人能敞开心肠的,毫不保留的把自己的心事说给好朋友听呢?不是说假话就是说一般藏一般。

各位令人崇敬的好汉们哪!我将永远把你们铭记于心,梁山泊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们,你们为了百姓的平安幸福,为了报效朝廷,无畏对抗敌人,英勇的与敌人展开殊死拼搏。我会永远把你们记在心中,我永远支持你们。加油!

水浒传观后感300字左右相关文章:

水浒传小学5篇读后感300字

水浒传作者读后感300字8篇

300字的水浒传的读后感

水浒传8回读后感300字8篇

水浒传小学300字读后感精选

水浒传前十回读后感300字8篇

水浒传心得体会100字

中外名著读后感300字10篇

水浒传李逵读后感300字8篇

水浒传68回读后感300字8篇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1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