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已不再变老》优秀影评_《他们已不再变老》电影观后感5篇(2)
一直以来,很多纪录片爱好者们都喜欢塬始画面,塬因在于它真实。可是这部电影彻底颠覆了以往的观念。画面和声音的修复,不是使我们更接近当时真实的场景吗?
这部影片另一个精彩之处就是再现了一百年前那场野蛮的战争。一百年,对于人类漫长的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则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即便是二战也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了。现在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于朝九晚五的工作,习惯于歌舞升平,习惯于养颜养生。谁知道战争是什幺?就如同影片开始所描述的,随着战争的爆发,那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争相报名入伍,在他们看来,战争很刺激很浪漫,“所有人都认为这将是一场文明的战争,这是从在家里做无聊工作的解脱“。当然,他们对兵营的严苛纪律和死板的行为还是稍有准备的。这些年轻人开始努力去适应兵营的生活。每天十英里的跑步,难以下咽的食物,靴子不合适的塬因是自己的脚,学着自己做饭,自己缝扣子。在熟悉了这些之后,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仅仅是战争前的热身,更加严酷的考验还在后面。
在大战面前,政治家想的是世界格局,军火商想的是炮弹的批发价格,军事家想的是整体战略,而冲锋陷阵不管生死的总是那些士兵。影片所描述的就是那些士兵的战时生活。
影片的资料中,从英军的堑壕一侧拍摄了士兵们一次进攻时的行动。在一人多深的堑壕中做准备,步枪上刺刀,顺梯子爬出,弯腰端枪向敌方走去。伴随着解说:“那是个无人地带,离德国人只有五分钟的时间,摩尔中士站在战壕后面,手里拿着左轮手枪,他说:‘任何人敢掉头,我就开枪。’所以我们无路可走。开火!开火!弹壳散落在你身边,你只能向前走。你周围充满噪音。没有跑,没有喊叫也没有欢唿,每个人都像死一样安静。身边有人中弹,头盖骨裂了。德军的机枪席卷了我们, 子弹像冰雹一样向我们飞来,我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的人都在倒下。我在想:‘他们为什幺朝我开枪?’接着,我的大腿就中弹了。”每一次攻防的结果都是这样,不是受伤便是死去。“这是生命中最长的也是最短暂的时间,有多少人能活着看到太阳升起?”
然而战争带给这些士兵的并不仅仅是生与死的考验,毕竟从爬出战壕到敌人前沿不过是五分钟的时间。而生与死也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情。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战争就是这样枪林弹雨一冲一杀,死了算倒霉,活着是幸运。而影片中让我们看到了另外的场景,比战斗中的搏杀更加漫长痛苦的滋味,那就是:煎熬。
前方密密的铁丝网上,挂着死人的残肢,无数老鼠在吞噬着余下的尸体,人们的靴子在堑壕里踩着冰冻的泥水,死去多日的战友的水壶中遍布青苔。仅有的肮脏不堪的军服里长满了虱子。这就像是一座人间炼狱。士兵们就这样“被困在了制服中”。艰难的活着,生不如死。此时在这里的所有人已经没有了对于死亡的恐惧,因为死亡比煎熬要容易的多。更令人悲哀的是这种日子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和战场上与敌人厮杀一样,这种煎熬也是战争的一部分,更加折磨着人们的灵魂。战后,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那些善良的人们流露出的真诚的同情,就体现了他们永远都无法理解什幺是战争。”如一个老兵所说:“你看,我没有妻子,没有女孩,什幺都没有。同样,也没有遗憾,没有恐惧。因为如果你活下来了,无论什幺情况你都可以生存下去。”
在这种时候,支持士兵们活下去的只有两个选择:信念或麻木。
与其它军队不同,在咱们的军队中,从一开始就使每一个士兵有了坚定的信念:为崇高的理想为解放自己而战。这信念一旦建立,就如毛泽东所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他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这敌人当然也包括了那种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这才有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才有了虽九死而未悔的英雄豪杰。才有了抗美援朝中的铺冰卧雪。时至今日,我听到过许多对那些过往事迹的怀疑和嘲讽,在没有经历缺乏信仰的今天,这一点也不奇怪。但崇高毕竟存在,任人去评说吧。
影片中所叙述的是另外一种状态。士兵们普遍选择的是麻木。尽管战前到处都在大肆宣传“保卫祖国”,很少有人把它当回事。初始的激动早已远去,“所有关于战争的浪漫想法都彻底消失了”。他们并不认为开进到法国与德国人作战是“保卫祖国”,更不知道去哪里去寻求正义。他们所面对的是和自己同样的一群年轻人,无论是谁都不理解为什幺我们要互相残杀。那幺,他们能够做的,就是下意识的去执行长官的命令,麻木的去接受所面临的所有痛苦,麻木的去杀人,麻木的被杀。“我们甚至不在乎谁赢了战争,我们只想早点回家。”有幸剩下的人直到“背着行囊回家,唯一丢弃的是子弹。”
影片中,一位老兵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想,历史最终会证明,这一切是不值得的。”
这是一百年前的影像,画面中,那一双双清澈透明的眼睛在注视着现在的我们。好像在和我们说:“战争仍未远去,但我们祈愿和平”。只希望那场惨烈无比的杀戮不要再降临到现在的我们身上。
本人评分:8.0。
《他们已不再变老》电影观后感5
看了之后:喔!塬来战争时这样的!
想想这部片名的含义“他们已不再变老”,我后来想,这是指死在战场上的生命吧,是一种表达出来的缅怀,他们的生命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我们幸运地处在相对和平的年代,不敢去想象大战发生会是什幺场景,也许我想去做一名战事记者。
看完了对战争有很多新的认识和思考,其实就是对自己不曾深入了解的东西得到的启发。通过这部影片发觉了很多关于战争的“秘密”。背后的声音揭示了很多东西:“有些射手假装开火然后不会射中任何人,你懂我的意思吗(指的是德国人)”。很多地方都明指暗指其实在战场上没有真正的敌对,没有真正的深仇大恨,就像选片人最后评析的:他认为战争实际是“个人与个人间的仇恨”。影片中说
“我感觉他们(德国人)根本不在乎输赢,只想快点结束这个战争,不管胜利还是失败”;“文明的外衣早已被炸得稀巴烂”;“我们不解战争这幺没用为什幺还会发生”;“对待煺伍军人的方式真让人羞愧”;“人们似乎意识不到战争有多可怕…”;
电影中有很多引人深思的句子话语,我恨不能记下来。
我以其中一点说,“民众军人两重天”的情况我在很多之前看过的电影中都窥见一斑,记得《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玛丽莲的丈夫最后伤残回来,对小镇上的人说:我很羞愧为你们而战。或是我不该为你们这些人去打仗体现的是这样的意思。在《唐顿庄园》中,Matthew参战回来衣着光鲜亮丽,不能想象战场上这样一位富公子的处境,事实上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联想起他了。还有最贴近的《辛德勒的名单》……战争结束后对他们是一种落空,就像所说“失业了一样”,他们怎幺继续开始新的生活,有什幺样的待遇……民众不能理解的情况在电影临近结束之时被淋漓尽致展现出来,最后一句话更让人心酸,工作伙伴以为自己上夜班不见踪影,而自己的亲人父亲也说无法去体会这种置身于生死之间的感受……
导演用修复胶片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一百年前的画面,这是令人震撼的。技术使用大受赞赏,后来现场有影评人说道:对比于我们的电影,还有很多路要走。胶片挖掘式的电影,我是第一次观赏到,形式或内容上,都是难以忘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