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观后感 > 观后感400字 >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2)

淑娟分享

这是“天空课堂”第三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篇7

“天宫课堂”展示的是梦想,彰显的是国家实力

2021年12月9日,我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继续为我们进行太空授课。作为国家重要的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太空科普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对科学和航天事业的热爱。

随着“天宫课堂”第一课、第二课的大获成功,是否可以期待以后常态化的太空授课?“以后的空间站上会持续有航天员在上面工作、生活、开展实验,天宫空间站的条件,以及天地通信的保障条件都很好,所以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飞行的过程中,与地面进行互动交流、开展一些科普活动,这以后是会常态化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

一堂“太空课”牵动国人心,它的意义远不只课堂上展示的内容。令孩子们长久回味的,不仅是那些奇特的太空失重现象,还有对遥远宇宙的无限遐想。通过天地对话,能够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索精神,进而点亮他们的科学梦想。

“天宫课堂”展示的是梦想,彰显的是国家实力。一堂科学课,无疑也是一堂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课。当前,我国是除美国外唯一一个进行过太空授课的国家。从“嫦娥”探月、“长五”飞天、“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国的科技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永攀高峰的拼搏与进取。而蕴含着得天独厚丰富教育资源的中国空间站,正为无数中国青少年打开思想的天窗。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一堂堂“天宫课堂”,正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向浩瀚星空不懈探索的梦想种子。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篇8

20__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火星上留下了中国印迹。

1964年美国“水手4号”传回人类史上第一张有关火星表面的近距离图像,1971年苏联“火星3号”成功登陆火星成为首颗火星着陆器……在中国发射“天问一号”之前,全球已陆陆续续实施了44次探火活动。

从去岁盛夏到今年初夏,“天问一号”探测器跨过千山万水,经过千难万险,终于迎来最辉煌的一刻。“天问一号”的奔“火”旅程40余周,期间经历了四次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机动、两次状态自检、火星捕获、一次轨道面调整和两次近火制动,每一次动作都是一次巨大的风险考验。

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年来,从来走的都是一条独立自主的创新之路。越艰难越向前,越封锁越突破。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国报效,开疆拓土,实现航天事业零的突破。此后,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推动航天事业从小到大持续发展,他们把个人理想和强国梦想结合起来,而这些正是中国航天靓丽成绩单背后的关键因素和根基所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60多年来,尽管时代和环境在变化,但航天精神没有变,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没有丢。

队员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希望也该坚定地踏着前人的步伐勇敢奔赴,以坚定从容的姿态勇敢拼搏。让我们带着航天人的精神,以坚守不渝之品质,追求卓越之胆魄,叩问心中的苍穹,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篇9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它包括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攻坚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党的__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中国航天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此做出了富有启示性的贡献,载人航天精神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昭示了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进程中,中国航天人员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载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起步晚、基础弱、技术门槛高的情况下启动,仅用20多年就敲开了建设空间站的大门。这不仅是航天技术快速发展的成果,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更依赖于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是广大航天人在夜以继日的“攀高峰”“啃骨头”过程中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神__的成功发射不仅为中国的科技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代表航天事业的航天人更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它促使当代青年学生更加明确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践行航天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宫课堂第三课观后感400字篇10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精神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航天工程建立以来,一代又一代航天工作者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孕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反映不同时期航天事业的特征,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灵魂,成为凝聚中国精神的重要动力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对航天精神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其内涵及当代价值的了解,展现航天精神的时代魅力,不仅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还能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0__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无人采样返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从东方红、长征、神州,到北斗、嫦娥、天问....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多年来,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几代航天人不懈奋斗的成果,让我们通过一-组海报,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厚博大、一脉相承的航天精神。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24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