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观后感100(2)
《赤壁》观后感7
《赤壁》所描述的是在东汉末年,公元208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驱逐刘备,准备攻打孙权。接替兄长基业的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调出周瑜,联合刘备,共同伐魏。之后,滚滚长江分隔南北,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交织出一场前所未有、空前绝后的超大型战争。
《赤壁》以三国历史为依托,加进了导演的理解和感悟,在剧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吴宇森导演理解下的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它不像原著中罗贯中笔下的两人,争锋相对,互相算计,最后是以诸葛亮的大获全胜告终;而在电影《赤壁》里,两人是琴瑟合鸣,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甚至有断背的嫌疑,但绝对是互相欣赏而心无芥蒂,让观者少了些“既生瑜,何生亮”的惋惜和遗憾,这是最让我感动和
《赤壁》观后感8
《赤壁下》这部热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吧!我从中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曹操本准备消灭刘表和刘备,但他灭了刘表后野心逐渐壮大,便想顺便灭了孙权。这就使得孙、刘联盟。双方都把军队开到了赤壁,都准备在赤壁决一死战。当事双方的兵力是四比一,但是因为周瑜等诸将的沉着指挥与东吴方面上下一心,最终使得曹军大败。这部电影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战时那段东吴大将甘宁在攻打曹军大门时久攻不下,使得东吴军队死伤惨重。此时甘宁的军队里只剩下最后的两罐火药了。而那个扔火药的火药手则在冲上去时被曹军的乱箭射成了重伤,连爬也爬不起来了。甘宁发现后急忙冲了上去,接过火药罐,虽然甘宁此刻已是身负重伤,但他还是不顾一切的继续向前冲,并努力得把火药扔向那曹军大门。他与那大门同时化为了一片灰烬。大门被炸开后,吴军蜂拥而入,最终取得了胜利。甘宁的此举令我敬佩,他竟然可以为了战争的胜利,战士们的性命而不顾一切,甚至性命。为国而战,为国而死。
这体现出的是都么浓浓的爱国情怀啊!而我们有时却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去做一些危害团体的事情,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赤壁下》当中的那么多感人的情节,我会永远铭在心中。
《赤壁》观后感9
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让我学到了很多。故事是这样的:
曹操,字孟德。有一次,他亲自带领八十三万大军南下,准备攻打江东。当时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吓得孙权连大气也不敢出。幸好刘备派诸葛亮去江东帮助孙权,受到了孙权的热烈欢迎。虽然是初冬,诸葛亮却预测三天以后有东南风,于是他和周瑜商量了一条计谋。他们先派庞统去游说曹操,让他把所有的战船都用铁链连接起来,再让黄盖领兵去诈降,趁机把曹操的战船都烧毁。等到了黄盖诈降的那一天晚上,果然吹起了猛烈地东南风,于是黄盖放出了许多火船。只见那些火船乘着东风,飞快地冲向曹操的战船。可曹操的战船被铁链拴在一起,不能掉头,无法逃脱,因此,一转眼就被全部烧毁了。曹操大败。
看完《赤壁之战》,我对诸葛亮又敬佩有羡慕。他不但能打仗,能制造木牛流马和喷火巨兽,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测出三天后有东南风,对赤壁之战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以后一定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博览群书、刻苦求学的精神。我会每天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好好做作业,还要读很多的课外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做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社会有用的人。
《赤壁》观后感10
昨天看了吴宇森导演的三国之赤壁的上集,感觉有一点失望,但也不算完全失望,起码我还是想继续看他的下集赤壁,至少吴宇森的赤壁里面的动作和场面比三国之见龙卸甲要好看一点。
吴宇森的赤壁这部电影比较适合给那些没有一点中国历史常识的美国人看,但对我来说可能就不太适合,记得高中课文里都有三国演义的段落,大学听得又是单田芳的三国演义评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也在那时候通读了一遍,之后又是彻夜玩日本光荣KOEI的三国志4,现在玩的还是光荣的真三国无双系列的游戏,可以说,三国的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形象已经在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模式了,一提到赵云、关羽、张飞,他们的形象几乎是固定化的,而吴宇森导演之下的这些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都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