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观后感 > 观后感700字 >

安塞腰鼓观后感700字作文范文

涵樱分享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安塞腰鼓》观后感,欢迎查阅!

《安塞腰鼓》观后感1

读着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我为之震撼,为之感叹。

安塞腰鼓动人心弦的表演,使人沉浸在一种生命的强盛之中。它把活跃的生命转化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华丽乐章。安塞腰鼓展现出黄土高原人民的粗犷与豪迈。

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现出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安塞腰鼓在作者的笔下,以它的豪放,狂野,展示出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坚强,勇敢与自信。而正是这种自信和气魄,才是黄土高原所独特的。是北国之魂,亦是中华民族之魂。这种力量不是任何鼓都敲得出,不是任何人能敲得出。

这是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人情和自由的挥洒,也正是黄土高原,才能展现出这么势不可挡的力量——安塞腰鼓!

作为腰鼓,它是粗犷的激昂的亦是豪放的。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不屈不饶的。是蓬勃向上的。作为一种力量,它是震撼人心的,是磅礴的。它的鼓声是铿锵有力的,是催人奋进的。

它是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这一切困袭重负的力量。

它是一种野性的美,是一种让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它使人从腰鼓联想到生命。

安塞腰鼓是催人奋进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积极进取,去拼搏,去奋斗!

《安塞腰鼓》观后感2

安塞腰鼓,美在火热的舞蹈场面。那忘情了的后生们,用尽全力的用手中的鼓槌击打着鼓面,使其爆发出无比强大得力量,爆发出令人震惊的鼓声。

安塞腰鼓,美在鼓声的激情。那鼓槌重重击打鼓面的声音,那“隆隆,隆隆”的声音,使一片安静的黄土高原热闹起来。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起来,阳光变得温暖起来,世间万物都被这激昂的声音所叩醒。人们的心,砰砰,砰砰,人的血液温暖起来,流淌起来,活跃起来。这个生养了后生们的黄土高原,也变的自由奔放起来。

安塞腰鼓,美在有茂腾腾的后生。那些看似平凡、普通的后生们,在举起那鼓槌的那一刻,却能爆发出不可思议的能量。看那些后生,拿着鼓槌没命的、忘情的敲打着牛皮鼓面,好像要将那牛皮打破。那些消化着普普通通的农作物,穿着一般的农民衣服的后生们,竟然能将自己的激情化作一双鼓槌,击打着安塞腰鼓。他们是那样的投入,以至于忘记自己身处何地,他们把所有的痛苦、快乐、现实、梦想,都融入了鼓声中。

安塞腰鼓,美在变幻的舞姿。烈日下,鼓声共鸣,鼓槌共舞。后生们转动着、叫喊着。流苏飞舞,瞳仁闪射,风姿强健.....每一个舞姿都充满力量,光影交替,使人沉浸在浓浓的艺术中,令人叹为观止。

《安塞腰鼓》观后感3

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爽快地上过课了,《安塞腰鼓》,真正是好一个安塞腰鼓,一气呵成写就的作品,在课堂上我也是激情投入,足足过了一把瘾。尽管我的喉咙读到最后和同学们一样累了,但好像还没有尽兴,真的还想再读,以至于下课时,我的学生都觉得时间过的飞快。等我有时间一定好好写一篇本课的感悟,记住今天这堂难忘的课。

由这篇课文,我为现在的江苏版语文教材而可悲。因为现在的苏教版教材的课文水准太低,就连我这个一介凡夫俗子都能看出其中的不足,真不知道那些所谓的编委们,是怎么想的,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变得浮躁,作秀,难道这些“伟大”的编委就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多一点文化的底蕴呢,就不能让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继续传承下去吗?我真替现在的孩子们担忧阿,那么多的网络语言,那么多的错别字病句,难道与教材无关吗?

不过我尽量做一个叛逆者,多找一些教材之外的名篇佳作,让我们对俄学生有经典可读,俗话说:“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哈哈,就此搁笔,毕竟太忙了,不说说了心情更舒爽了。

《安塞腰鼓》观后感4

一群健壮的青年,一片广阔的黄土高原,一场激烈有力,欢快酣畅淋漓的舞蹈,这是什么?这就是安塞腰鼓。

从一片寂静开始,到突如其来闪电雷劈般的开始,再到旋转纷飞,尘土合一的高潮,最后刹车般戛然而止,安塞腰鼓令人无比震撼,它所发出的力量无可比拟,在我所知道的舞蹈中,也许只有非洲的战舞能与之媲美。

在安塞腰鼓中,有一句话令我很有感触,“那消化着红豆,小小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是啊,安塞腰鼓的力量,如此强大的力量,竟然来自于一群十步吃不饱饭的后生。按理说吃不饱就应该是力不足,这是很正常的事,而他们却突破了这一界限,放射出了巨大的力量。这力量从哪里来,答案是他们的心里。他们的精神力量太强了,顷刻间迸发出来,便弥补了身体上的所有不足,你可看见过他们脸上的表情吗?但是咬着牙的。全部精神力量都集中在一张脸上,绝对的心无杂念。记得一本武侠小说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武侠大师,运用起内力吸下了松树上的松针,是它们围绕自己成一团一团,是谓“碧针清掌”。这里的内力其实就是精神力量!黄土高原上的青年们回旋纷飞,于黄土成一体,似乎还更胜那位大师一筹呢。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3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