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2)
让我感到,这部电影刻意淡化正义非正义,淡化我军爱国主义精神,淡化金城战役我军摧枯拉朽的胜利,美化在朝鲜无所不用其极的美军。电影最后也没有个结果,不明真实历史的人,或者说是个小孩看了电影,还以为是我们输了呢。真实的情况是《金刚川》的历史背景是金城战役,那是朝鲜战争最后一次战役。中国志愿军在14天的时间里,歼敌5.3万,逼着美国和南韩老老实实回到谈判桌上,再也不敢耍花样。
有人认为电影是艺术的加工,不用太尊重历史。绝非如此,历史电影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拍这种片子的导演一定要有历史责任感,尊重历史!可以因为创作规律而艺术性处理一些情节,但是要基于历史,不要玩弄历史。对于我们的英雄,读我们的过去,要永远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金刚川观后感4
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明天是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日,我和爸爸观看了电影《金刚川》。本以为战争片,会用浓墨重彩描绘战役的大场面,但影片却把重点聚焦在了一座桥。
随着旁白切入,娓娓道出这段实力悬殊的战争往事: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了最终的决战阶段,为了确保金城前线的充足战斗力,志愿军战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金刚川!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火力悬殊的情况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通过那座桥”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这道桥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话:通过了,敌人的地狱;被阻挡,我们的地狱。
敌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条生命线,轰炸机、榴弹炮、延时炸弹、燃烧弹轮番上阵,日夜攻击,来来回回炸了七次,志愿军也反反复复修了七次。电影通过不同视角,从修桥的工兵连,到敌方空袭的美国飞行员,再到掩护修桥、抗击空袭的高炮班,最终这一切又都回归到了桥面。和历史一样,任何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靠众多人上下同心、并肩参与、相互影响、相互激励!最终,成就出历史。
“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为了保家卫国,前赴后继,冒死修桥过川。关键时刻,在炼狱般的战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冲不散的生命之桥、英雄之桥!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动了我,张排长的哨子和吴班长的呼哨,是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方式。在敌机准备炸桥时,他们选择暴露自己,点燃明火,让敌人的凶猛炮火朝着自己攻击,炮位上的每一名战士都目光坚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赢这最后一战,然后回家。但在这场异国他乡的战斗中,我想,无论是回家,还是牺牲,他们都准备好了。
一个个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长青,英雄常在。是你们让祖国边疆不受侵犯,让鸭绿江畔的山水一色!
吾辈自强,笃定前行,好好学习,长大了努力建设更好的中国,是对先烈最好的缅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要高唱着《英雄赞歌》,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金刚川观后感5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人们抚今追昔,缅怀英烈,致敬英雄!《金刚川》这部片子应时而生!
观看影片之后,我感到,它让我们领略到了什么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什么叫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魂”,带给观众精神震撼和情感共鸣!我认为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在影片中面对敌人的轰炸,我们的战士纷纷倒下,看着让人心痛!中国人的命也是很值钱的,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更是弥足珍贵,我们的胜利不仅仅靠“人海战术”,志愿军抗敌之时的策略和智慧,信念和纪律,专业和高效,才是他们最大的武器!我们现代军队的发展更需要高科技的助推!我们不能指望别国的“喀秋莎”,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喀秋莎”,只有精良的武器装备,才能让我们的战士少流一点血,少点壮烈的牺牲,这更应该是现代武器装备的工作者的最大的使命!当前,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大到国家安全,小到一块芯片,没有硝烟的战斗无所不在,相信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必将会创造更大的奇迹!
这部影片坚持写实主义,通过对普通士兵,对“小人物”的观照,更好的表现出“真实感”,除了主角特写镜头外,对白的精心设计,方言的巧妙运用,对“敌人”形象去脸谱化,去程式化,也可谓匠心独运。
三位导演通力合作,博彩众长,而又力求风格统一,四个片段三个视角表现统一主题,在国产电影中,这一手法新颖前卫,重章叠唱反复渲染主题,让人耳目一新!
金刚川,对于中国人来讲有些遥远和陌生,即使在朝鲜国内,它也只是一条普通的河流,然而,正是由于70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战争,它成了一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金刚川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相关文章:
★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