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外励志电影的观后感(2)
布鲁克斯的怯懦来源于他精神上的禁锢,在监狱的日子里他亲手给自己的心铸造了墙,但安迪却不同,他至始至终都未曾放下手里的枪。
我想象不出安迪是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在面对姐妹花的不堪折磨时选择隐忍,有多么的执着才能坚持六年每周不间断的给州政府写信,有多强的信念才能花19年的时间用一把鹤嘴锄凿出一条自由之道,在肖申克的20年时间里安迪从未放弃过怀抱希望和向往自由。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永远自由的与希望为伍,以坚定的信念为枪去对抗命运的玩笑。
美国电影《老无所依》的观后感
当你年老,以为已经看透世事,却突然的发现大彻大悟离你还很远,依然有无数问题是无法解决,但死神已隔门而立。
《老有所依》是Honey在看的一部剧。看着honey在一边哭天抹泪一边自虐的追剧,我亦参与其中。
当人这个高级动物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去思考人生意义总是一件太遥远的事情。对当下的中国人民来说,老婆孩子热炕头应该是大多人的人生终极追求。不是觉悟,而是供得起自己的房子,养得活自己的孩子已经难能可贵了。
赵宝刚的电视剧有如《北京青年》,总是让人有些许的冲动。《老有所依》,老老实实的过着普通人的日子。从报刊亭到超市生鲜,从服装店到桐城水乡。围绕平实普通的家长里短,讲述老少两代人的生老病死,对活着的困惑。
看着这对小夫妻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后退缩着以保卫自己家的周全,让我觉得自己好似失去了为人的尊严,变成草芥,变成虫子,变成海里的泥水,在太阳的炙烤下裂成干枯的沙子。
没有健全的养老体质,“缴十延五”的政策出台,生二胎只是增加待宰的羔羊。老有所依感觉只是一个梦,这个梦在养老政策的节节败退下变得更冰冷了。一个真正的强国在于敢不敢面对的人生的虚无,并竭尽全力在物质上保全它。而不是一面忽视现实的问题,一面歇斯底里的大笑,妄图用纸扎出一个太平盛世来。
上有老下有小的才是家,是多数普通百姓的终极归宿,日复一日的担心持续着,物价疯涨工资不涨的情况里如何养家,何时能喝上一口没有污染的水吃上一口没有污染的食物,孩子上学的费用怎么办,父母看病的医药费要报多少钱,住的房子会不会拆。“看看我们这个世界,看看这个城市的样子,除了钱这个字之外,我们已经分辨不出是非黑白”,
当江木兰对吕希谈起自己来北京上学、工作、成家、生女过程中所忽略的事,总会被掷地有声的台词不断敲击心房,对号入座的进入其中,“就觉得父母像家里的老房子,风雨中伫立不倒,只要你想回去,它就在那随时迎接你。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亲情给我们无可取代的温暖,父母用她的身躯为我们阻挡着他们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用身体散发着绵绵不断的爱的阳光。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细细回想,自己总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战歌宣扬,却忘记了他们对我的爱。只有在受到伤害,舔舐伤口的时候,才记起家。
不敢想象,这些画面必定将是我们十年、二十年后的生动写照,剧集着力表现的现实、心灵困惑,让我无法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