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观后感 > 电影观后感 >

爱国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1000字范文(2)

涵樱分享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对我们而言更应该时时刻刻树立忧患意识,牢牢记住圆明园这个莫大的耻辱,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同时呢,要有宽广的胸怀,把自己的完全拿出去,和别人多多交换思想和感受,更充分的发挥资源本身的潜在力量,避免门户之见,好好学习先进的技术,为将来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样才会真正成为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显然只要我们强大了,我们才不会再受窝囊,被别人所欺负,但是我们强大了,也必不会先去欺负别的国家,因为我们都十分清楚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伤痛,人类是厌恶战争的!

就让圆明园遗址给我们全中国人民一个警示的作用,让世世代代都去瞻仰,都去感受!

愿我们的国家明天更美好,更加繁荣富强!

爱国电影观后感3

这部电影,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恢宏磅礴的气势,但电影《吴仁宝》却像磁铁一样,从一开头起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是什么会使我如此感动呢?这就是从这部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虚怀若谷、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新时期江苏精神的生动诠释,是江苏大地上千千万万种精神中的强音,是我们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上的无价之宝。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电影《吴仁宝》从一开头起,就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改天换地的创业氛围之中。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内在精华。华西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创业之路上,华西人不仅表示出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顽强意志,还体现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更显示出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的集体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创业不易,创新更难”。电影《吴仁宝》告诉我们,要改变命运,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必须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碰到机遇就要抢,即使冒点风险也要上。吴仁宝从抢买磨盘、顶着压力开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明与胆识。正是靠着这种敢冒风险、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华西人在创业之路上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的 新家园的壮丽景象。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新已成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新一代江苏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有福民享,有难我当”电影《吴仁宝》最动情之处,在于吴仁宝那种始终不渝的、忘我的爱民情怀。为了华西村的需要,吴仁宝可以置家中4个熬熬待哺的孩子于不顾,而捐出米缸中仅剩的大米。为了安抚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吴仁宝毅然将自已最疼爱的儿子送到这位村民的家中??华西村富了,老书记始终坚持不拿村里最高的工资,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他始终身体力行地教育身边的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产党。华西富了,要积极带动周边的村落发展。华西富了,要让大家知道华西是怎么富的,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华西致富后的快乐,要让天下都知道,只有在 的领导下,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

电影《吴仁宝》告诉了我们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多。电影《吴仁宝》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宝贵精神财富。

落后就要挨打

爱国电影观后感4

看了这个视频,感觉很震撼,吴书记已经八十多岁了,他的思维还像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头发乌黑、谈话风趣幽默俨然不是一个八十多岁老人家的样子。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干劲十足雄心依旧?

回顾华西的历史,你真的不敢相信华西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50年前,集体资产1764元,欠债1.5万元,一台30马力的柴油机,就是1961年华西大队成立时的全部家底。而现在全村的总产值接近500亿元,与银川市不相上下。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全村的人都是百万富翁,这何止是个奇迹简直就是个奇迹,穷乡僻壤的华西一夜之间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我们惊叹华西的富足,更好奇它的缔造者,他们是怎么成功的连他们自己都会惊讶,华西的今天少不了华西人的艰苦奋斗,更少不了吴仁宝书记的领导,华西人都说,他就是领路人,谁也没想过,没有老书记华西会什么样。”不仅华西是个神话,吴书记更是牛,一口的方言,国家 给他当翻译,1973年第一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原来没有他,周总理亲自点的名,要求给江苏增加一个名额,就点名吴仁宝。这恐怕全中国的村官除了他就没有了吧。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受人尊敬、令人称奇?

他有信仰。他是一名共产党,他有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那就是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条,用他的话作通俗的解释就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正是这样一种信仰激励他带领村民们艰苦奋斗,村民们说,“最苦最累的活都是老书记带头”当时,全村845亩土地被分隔成1300多块不规则的小田,667口人分散居住在12个小自然村落,泥路弯弯,40多条小河沟错乱交织,农业生产的劣势可见一斑。年仅30多岁的吴仁宝带领村民制定了一个华西村15年规划,平整土地、开挖沟渠,就是他们的不辞辛劳才造就了华西,但是这位华西的英雄却非常低调,一身的衣服和他的身价不服,吃的也不是山珍海味,住的和别的村民比起来很是寒酸,一张老式的木床,被褥都已陈旧,外间两个单人沙发看起来像是上世纪80年代的样式,扶手上的皮革已经被磨破,茶几上摆放着一部拨号电话机,裸露在外的墙皮几近脱落。吴仁宝住的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现今华西村仅有的几栋年代久远的“第三代别墅”,反观现在堕落的干部,好多都是共产党,看看他们都在干啥,住豪宅、开名车、包养情妇,欺压群众,他们把信仰丢什么地方去了?同样是共产党,甚至还受过比他高的,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我们在大学里很多都入了党,我觉得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谨记我们的信仰,千万不能腐化堕落,丧失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人格,特别是我们师范生,以后很多要从事教育事业,更应该有信仰,扎扎实实的扎根教育,教好我们的学生,实现我们的价值。

爱国电影观后感5

今天学院集中观看了长征系列电影《勇士》,讲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披荆斩棘、奋勇杀敌的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飞夺泸定桥”的部分。

选择这部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描述的是长征故事中的《强渡大渡河》,与考研热点“长征精神”有联系;二是作为一个“青马”学员,电影主题引起了内心的责任感和强烈的共鸣,我应该去支持它,了解它。为了不辜负看这部电影牺牲的学习时间,我利用午休的时间把中国近代史纲的长征部分看完了,以便更深入电影情节。

这部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首先是作为主心骨的红四团团长,在关键时刻统一思想,鼓舞人心,率领队友们穿越林弹雨的围剿;其次是作为智多星的政委,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尽量减少损失并完成任务;小红军王冬宇,是最让我感动的,他一心为了战争胜利,最后为了学习到打炮技术,牺牲生命;第四个人物是狙击手廖大强和余振中,他们在任何危险时刻都是做最危险的“断后”工作;第五个人物是从为了钱财成为国民党炮兵到愿意投入不给发福利的田生才,第六个是那对因为战争而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这些人物,出身不同,官职不同,却互相关心,平等对待,因为他们心中都有恨意,因为心中都有理想。他们恨帝国主义侵略了中华大地,恨战争让他们颠沛流离,恨不断有人阻碍祖国统一路线,恨自己不能保护亲人。

带着这股恨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心,为了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他们在崎岖的上路上跑步前进,粮食带也成了他们前进的负担而不得不扔掉,昼夜兼程奔袭240里,这是坚持。

“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战士们在两天之内长途跋涉了两百四十里山路。连夜的兼程,战士们穿着草鞋都磨破了脚。一路上,中央军前后夹击,山路崎岖泥泞,等战士们历经艰险到达了泸定县,有的终于疲惫地倒下了,倒在了泸定桥的西岸,永远地与之为伴。敌军拆除了桥上的木板,红军战士们一个个扒在索链上交替匍匐前进。两边的炮火声震耳欲聋,我们的战士在林弹雨中冲锋前进,最终夺下了泸定桥。电影真的很震撼,战士牺牲的片段让我们看得抹眼泪。前人浴血奋战的历史,我们要牢记在心,有了他们的奋勇杀敌,才有我们的现在。这坚贞不屈的爱国情,应激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怀。

原来我一直不懂“民族”的概念。曾私以为民族只是同一片土地孕育的碰巧生长在一起的一群人罢了,各种过活,各取所需。但原来,民族是信仰,民族是理想,民族是坚持,民族是在千万的炮火中也要冲出一条血路的执着,是就算我倒下也有下一个人替我活下去的决心,是铮铮铁骨下的款款柔情,是虽然畏惧但义无反顾往前冲的勇猛,是一场历练,也是一段成长。电影让我动容,让我震撼,让我开始想要作为“民族”概念下的人而活着,让我为我们的伟大民族而骄傲,而自豪。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4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