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教育观后感范文(2)
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会离开父母,融入社会。惟有学会感恩,才会更加热爱生活,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
关于新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3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新学校心理老师的有关心理健康讲座,觉得很有收获。现代的孩子们,被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加上各种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心理开始发生变化,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视。
老师主要针对对于来到新环境的我们不适应做出了解释并且给予我们帮助。以前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总是觉得它非常的神奇。但是联系到自己呢,总觉得心理研究不是自己所能涉足的领域。深思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回忆自己读书时感受。课堂上呈现的材料尽管十分有趣,十分让人信服,但是却不能十分清晰的指导相关的日常教学实践,简单的说,那时学的心理学总是停留在理论,或是理论都没有到,只是觉得神奇,有意思,好象也没有现实生活中看的到,摸的到的展示给我们看,总觉得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高不可攀。
听了老师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感受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高深,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静下心来,多思考,多反思就是研究。发现以前自己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真的非常的匮乏,要多看看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书,这样以后遇到一些问题,就不必手忙脚乱了。
聆听老师的演讲,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很多知识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演讲主要围绕:如何走出贫困的心理阴影;如何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如何调整不稳定的心态;如何积极改善人生。众多的如何都可以从老师的演讲中找到答案。
演讲的时间尽管很长,但是我们丝毫没有觉得乏味。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构思向我们诠释着人生哲理:人与人是平等没有高低之分,人生的最终意义如何在于自身的努力。人来到世间,经济上的差距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心灵上的差距是后天形成的,以不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感受。自卑也好,自傲也罢,这与家庭的经济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我们要用平衡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生存环境。周老师还举了生活中的实例,每一个例子过后她都会留给大家许多心得体会。
演讲短暂而精彩,留给我们隽永的深思,“知识改变命运”这一永恒的真理激励着无数不甘于现实的人们。我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贫困带给我们不只是困扰更是一种创世的精神。我来自农村,深知生活赋予贫苦人们的心酸,然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虽没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我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我积极向上,我坚信现实不会停滞,我的付出会有回报。
大学四年很长也很短,这要看我们如何运用每一天。希望每一位处于逆境中的同学都能够学会勇敢地面对。用微笑迎接挑战,以从容应对人生!
关于新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4
《感恩教育》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于丹老师讲解的也很透彻,不仅教育了孩子,也给我们家长带来了许多启示。
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现在每个家庭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生怕他累着了,饿着了,冻着了。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所有得事情父母都一手包办,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又哭又闹,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报;更别说弄懂“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些小典故了。我觉得做为父母除了要对孩子进行一些道德教育外,更应该言传身教。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里对家长有一句话: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你什么都不用说,就是做出样子来。当别人帮助你时,你微笑地说声“谢谢”;当别人困难时,你主动伸出你的双手;要让孩子知道孝顺,光说没用,最有效的方法是,当着孩子的面孝顺自己的爸爸妈妈。孟子说地“老吾老知人之老,幼吾幼之人之幼”就是这个道理。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孩子们得到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在精神上却缺失了最根本的东西,为什么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去学习“国学诵读”,这是一个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于新家庭教育观后感范文5
我读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