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文学 > 观后感 > 观后感500字 >

张氏大帅府观后感(2)

关水分享

中院正门前有青石板铺垫门阶,门阶两旁立有上下马石。正门两侧有石雕抱鼓石,上卧的大狮子抱小狮子。正门房共七间,中间为门洞,中三间为回缩门廊,廊柱上部木雕彩绘雀替和楼空雕花。朱漆大门扇上绘有秦琼、敬德两个门神,门洞内悬着一块横匾,上书“治国护民”四个大字。

经过门洞我们进入帅府的人进院。一进院门洞两侧各三间,东在门为警卫室、传达室;西三间为电工室、电话室。东西厢房各三间,东厢房是帅府的内帐房,掌管帅府内的财务开支。西厢房是呈启处,设文武呈启官,专门接待禀报、引进前来帅府公平或拜访的文武官员。

与二进院相间隔的是一座7米高墙,中间开有大门,门口透雕里花顶饰门楼,称为垂花仪门。两门柱有护柱抱鼓石和石狮伏立的步鼓门枕石。门内有一座两重木屏壁,木屏可以对开,两侧可以沿回廊绕行人内。此处仪门是张作霖当年迎接贵宾举行仪式的地方。遇有重要客人到来,木屏中开,张作霖出迎,客人可以从中开的重门直入二进院。帅府人员和普通客人都从木屏两侧绕行沿回廊进入。今天,前来参观的客人全都是贵宾,所以仪门大开,欢迎各位贵宾进入二进院参观。

二进院呈长方形,周围有起台回廊四合。二进院是张作霖办公和会客的地方。正房7间,中间一间为过厅。门前,修一雕花门楼,门楼正上方悬一横匾,上书“望重长城”,。这是当时的乡绅送给张作霖的,颂扬张作霖威望象长城一样厚重。正房东三门依次是张作霖的卧室、办公室。西三间是会客室和书房。

东西厢房各5间,东厢房中间为厅,南屋为秘书长室,北屋为内收发。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室。

正房东三间原是张作霖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现在里面展出的是张作霖及六位夫人的蜡像。坐在中间的就是“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张作霖1875年出生,1928年死于皇姑屯事件,享年54岁。张作霖左边戴项链的那位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夫人,,她是张学良的生母,赵夫人与张作霖同岁,21岁与张作霖结婚。生有长女首芳、长子学良、次于学铭。在1912年4且去世,享年38岁。

一生没有到帅府居住过。坐在炕上的另一位是继配卢夫人。1900年秋天与张作霖结婚,为张作霖生有2个女儿。赵夫人去世之后,张学良姐弟三人由她养大,所以张学良一直都非常尊敬卢夫人。1974年去世。张作霖右边靠近的是三夫戴夫人。右边另一位是四夫人许夫人。许夫人为张作霖生有2男2女,张学思就是许夫人所生,张学思是张家唯—一个共产党员,曾任海军参谋长。许夫人一生教子有方,1928年去世。外屋南侧是五夫人寿夫人。满族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精明能干,张家的一切内务都由她一个人打理。为张作霖生有4个儿子,母以于贵,是张作霖最喜爱的夫人。1966年在台湾去世。北面的是六夫人马月清。这位夫人比张作霖小五岁,张作霖去世的时候,年仅23岁。为张作霖生了最小的一个女儿张怀敏。1975年在台湾去世。

参观过蜡像展,我们参观帅府的三进院。三进院与二进院相似,是帅府的内宅,张作霖的家属大都住在此院。正房7间,中间供奉张家祖宗灵位。东屋为张作霖二夫人卢氏居住(张作霖原配夫人赵氏于1912年去世,尚未进帅府)。西屋原为三夫人戴氏居住,去世后,1917年张作霖娶五夫人寿夫人,曾居住此屋。东厢房为四夫人许氏居住,张学思同志生于此屋。

西厢房是张学良与于凤至居住的地方。进入西厢房,迎面有一横幅,上书“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4月为张学良写下的墨宝,孙中山非常赏识张学良的才干,希望他能以天下为己任。横幅的下面是一座大钟,上面的时间是午夜两点钟二这正是“9.18事变”中沈阳失陷的时间。北屋是张学良与于凤至的卧室,二人结婚时,新房就设在此屋,在此屋两个人生有三男一女。现在屋内有木床一个,是从民间收集来的;梳妆台一个,是寿夫人使用过的,在小青楼发现并搬于此;汉白玉根雕茶几一个,这是此屋原物。南屋是张学良的书房。

1922年以后,大青楼建成,张作霖搬入大青楼一楼办公。家眷也大部分搬入大青楼内,三进四合院改成巡阅使署办公处。

帅府中院的建筑是典型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在细部处理上既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也呈现了东北,特别是辽南的风土人情。这些特点体现在建筑的雕刻上。二进院和三进院的正房窗下墙裙处,都镶嵌一米高的砚石石刻各26幅。一、二、三进院厢房和门房、山墙础石也都镶有多幅寓意深刻的石雕。石雕寓意大都为富贵吉祥,功名利禄的内容,也有历史典故。东北盛产的萝卜、白菜、茄子、辣椒、高粱、谷子,乃至辽南西部张作霖老家盛产的芦苇。河蟹等都成为雕刻的题材,用以镶嵌帅府的建筑。有的石雕竟以“马上封候”、“吃各国”、“握全球”为内容,表现出张作霖的政治野心和抱负。

张氏大帅府观后感5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金色的秋天令人陶醉! 2017国庆节假日的最后一天,我和家人来到张氏帅府,虽然假期将过,这里还是人群熙攘,络绎不绝。之前我无数次路过此地从未关注过(距离我家约3站地)对张氏的历史故事大略知道一些,那些详细深入的历史背景和典故都是不太清楚。观后有很大的感触!被这里的近代建筑风貌和浓郁的近代氛围浸浴着。时光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我也是穿着绸缎旗袍的民国女子……我们在游府中加深了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一座帅府,半部民国史,果然名不虚传!

在沈阳喧嚣的闹市中,藏匿着一处静谧、完好的建筑。在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霜雪雨之后,以独立的姿态深深的接纳着百年后的游客。

走进高墙壁垒张氏帅府虽不见当年的车水马龙,却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从两次直奉战争到张作霖被炸身亡,从东北易帜,杨常事件到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一桩桩,一件件。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都在这里酝酿、决策和发生!

这里是由青砖素面围廊的中西混合建筑群,分为两部分:东院和西院。东院是帅府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大青楼、小青楼、关帝庙还有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帅府花园。西院是后建共有砖混楼六座。

走进“四合院”立刻感觉到强烈的民国气息,这里雕梁画栋,处处显示着精致是张作霖早年办公、就寝建筑。房间里展有于真人同高的模特,他们各司其职,有的在记账,有的是保卫……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经过假山来到了“大青楼”,大青楼是仿照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在天津的公寓——曹家花园的样式设计建造的,用的是青砖故叫“大青楼”。是一座赏心悦目的罗马式建筑。北面的客厅就是“老虎厅”,室内摆放着两只老虎标本。1929年1月10日震惊全国的“杨常事件”就发生在此地!感觉有点阴森森!“大青楼“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从建成到“九一八”事变一直是张氏父子的官邸和私宅。也见证了张学良承接父业,东北易帜,处决杨常,南京政府认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长官……以及一些重大军事活动。

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滚动,不可停歇,建筑作为一种相对的永恒被留下来了,诉说着不能遗忘的历史。

“小青楼”是张作霖专门为五夫人修建的,是一种中西合璧式的砖木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五夫人是张作霖最宠爱的,她人机智,做事大度,她的“小青楼”里让给各房小姐住环境好的房间,自己选了朝向不好的房间!这样减少了各位太太对她的嫉妒。张作霖被炸后她一直陪伴照顾,死后,她非常沉着冷静,要求帅府上下严守大帅去世消息,“秘不发丧”!用计谋骗取日本大使夫人的信任!使之将大帅没死的消息传到日本大使馆。为张学良赶回东北子继父业争取了时间!历史才能按我们的轨迹发展。

印象较深的是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这里是重新装修过,东洋风格,很吸引人。别致的家居,精巧的雕刻,明快的装修风格令人欣赏,所有的配置都是浮现的,没有原物,但令人感到这里的现代和不同的特色,散发着独特的韵味。房间里应有尽有,只是没有厨房。这是胸怀博大的于凤至,张学良的夫人安排的。一间特大房间是张学良的舞厅,天棚上园型图标都是:“延年益寿”。寓意着希望张学良身体健康……于凤至是既有胸怀又贤惠的伟大中国女性!她感念赵四对张学良的真情,在她的支持下,历经磨难1964年7月4日张学良于赵四同居了36年之后,终于携手走就盼望已久的婚姻殿堂。当时《台湾联合晚报》曾写到:“三十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雪爱情……”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被赵四小姐的一直相伴至终深深情意所感动!

回家的路上,走在帅府门前的长街上,心里泛起涟漪,想到历史在这里打了一个结,又匆匆而过,岁月蚀磨,英雄抚旧……多年的楼厦也不过是历史的驿站,光阴总是载着故事从容的走着,让我们久省凝思……


张氏大帅府观后感相关文章:

《红海行动》观后感五篇

爱情公寓电影观后感范文

《赤壁》观后感

《榜样3》观后感精选范文

流浪地球观后感党课范文

《战狼1》观后感参考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6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