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观后感600字(2)
我们平时要学习和劳动相结合,课余时间多做做手工、家务……慢慢培养我们的自立能力,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培训我们的适应社会能力,我们还要学会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尊重老师,尊重别人,培养我们的团队能力。只有不断注重自身健康人格的培养,才会使我们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还要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两个子“色难”,也就是说:“我们要孝敬家长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给家长们一个好脸色,不要和他们说话时动不动就急。和他们说话时要用一种和颜悦色、好话好说的心态去说。
人格教育观后感600字4
今天看了关于“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相关专题节目,感触很多,平时我们容易忽略的好多小事,却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育和成长。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相当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好坏、善恶美丑,如大到人格特征、价值观,小到父母看什么电视,这些行为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脑海里。父母的受到的教育水平、教育方式、家庭结构、情绪氛围和物质环境,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关系。
想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行,就必须注意自身的言行,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接人待物开始。比如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平时见到熟悉的邻居、家长,我会要求她主动打招呼;有好吃的零食,见到小朋友要主动分享;很熟悉的家长给她零食,要礼貌的接住并道谢。
在家里,平时要求女儿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前提下,我就会让她自己拥有自己的活动时间。她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干扰,但前提是不影响他人。与女儿相处时,我们就像好朋友一样,相互之间可以打闹,不用太严肃,可以开玩笑。每天接送孩子在学校的路上,我们还会分享一下她在学校里、班级里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聆听她说的每一件小事,顺便告诉她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哪些是可以学习的。
当然,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也有做的很不足的地方。给予了孩子过多的关心,过多的保护,过高的期望。每天担心她没吃饱没穿暖,舍不得她做家务,怕她成绩没有拔尖,怕她受委屈了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在剥夺她成长的机会,屏蔽掉了孩子感受挫折的体会。会给孩子一种感觉,世界永远是美好的,永远随她心愿,同时父母给她的是理所当然。这也是我今天看了视频,需要反思的地方。
未来,我们会一起努力,让孩子健康自然地成长,像于丹老师说的那个小故事:做这条街上最优秀的裁缝也是成功快乐的人生!
人格教育观后感600字5
周六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
一、于丹主张教育的根本是快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 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在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结果绝大部分的孩子从小都不会做家务,从来没有做过家务。 我想通过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脱节的学习,是不会快乐的,同时自我潜力的开发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发展。
二、于丹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 中国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溺爱子女,对子女的呵护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子女会认为给予是本份,不给是亏欠。一切都是应得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某个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就会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还有的子女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而和父母断绝往来。用古代传统的孝顺理念去教育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比全天还难。 简单的一个道理:子女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师的观点还有挫折教育,为人处事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融合能力。 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会前所必备的素质。但是,我们周围的孩子却令人遗憾的发现,他们独自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在有限。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
人格教育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