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2)
用电影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勇者无惧,强者无敌。
军人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4
《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我国海军蛟龙突击队解救索马里人质后,在返航途中遇到非洲北部伊维亚共和国发生政变,蛟龙突击队接到上级命令执行撤侨任务。在执行任务期间,蛟龙突击队的八名队员展现出英勇无畏的军人气概。
这部电影上映以来得到广泛好评,其中有一方面是因为这部电影很真实,没有把中国海军塑造得过于理想化、戏剧化,蛟龙突击队的八个成员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有血有肉,会受伤,会牺牲,危险关头也会感到害怕,但正是这种真实感更让观众对中国海军产生浓浓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更让人心疼。蛟龙突击队的八个年轻人在解救人质、与恐怖组织作抗争的过程中展现了中国军人“宁舍此生,不负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他们都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海军,但同时他们是千万中国军人的代表。回想之前的《战狼2》,同样是一部军事题材的电影,同样大受好评,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两部电影都通过描写中国军人的形象,告诉观众,中国强大起来了,中国军人是中国人强大的后盾,这大大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同时,这部电影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在蛟龙突击队成功解救人质后,队中已经有队员身受重伤,本来可以顺利返回,但为了不让核弹材料泄露,蛟龙突击队毅然决定深入敌后,成功夺取了核材料。这是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保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我也在思考,蛟龙突击队的八个成员都是年轻人,也就二十几岁的样子,但已经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作为青年人应不辱使命,做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
军人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5
世界并不安宁,战火总是突起,很多时候死亡的威胁不期而至。《红海行动》根据也门撤侨事件改编,真实复刻了我国首次武装撤侨过程。不同于《战狼2》结局的皆大欢喜,《红海行动》呈现了战争最真实残酷的一面,人质救出、恐怖阴谋打破,在迎接胜利曙光的那一刻,我们也接到了死亡的通知单。我们不禁扼腕叹息,英雄怎会死亡?可这就是现实。
狙击手罗星被打穿脊柱神经,观察员李懂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是因为自己的紧张,没能扫清敌人,间接害了战友。但他在顾顺的鼓励下,逐渐变得成熟、稳重,终于能独当一面。我们可以想象,今后他将成为下一个罗星,带领下一个李懂走向老练,然后下一个李懂又会成为下下个罗星,带领下下个李懂走向老练……
通讯员庄羽在救援中瘫倒在一片尸体中,他说以前那么多的训练和演习并不是这样。所以面对血肉横飞的场景,他害怕了。可当他独自一人面对_时,他摆脱了自己手指被炸断的恐惧惊愕,扑向了敌人,将利刃刺向了敌人……其实,当死亡来临时,他已经战胜了死亡。
战争最不缺少的就是死亡。正如片中舰长所说:“直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上了战场,生死岂还顾得?死亡固然使我们痛,但也让我们触摸到了真实。战争有牺牲,和平也有牺牲,只是你我处在这些英雄用血与肉铸就的和平的“温巢”里还未感受到外界的寒意。死亡沉重,但我们必须接住这份沉重。
一开始我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军,为什么要让家人时刻担心自己,承担失去自己的风险。但看到最后我明白了,即使他们不成为军人,也会有别人承担起这份责任。即使他们不牺牲,也会有别人牺牲,他们宁愿牺牲的人是自己。他们在决定成为军人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我的生命不属于自己,不属于家人,而是属于国家和人民!
他们很坚强,因为他们铁骨铮铮;他们也很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生命。但他们拥有坚忍不拔、铁血刚毅的内心和信念!
正如他们的口号:勇者无惧,强者无敌!
守卫和平,感谢有你!
军人红海行动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