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考试 > 国考 >

国考行测细节判断题易错分析(2)

美婷分享

理解三步走:首先“有效应对”这个词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一个好的方式方法,也就是需要在题干中寻找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二步,我们定位“有效应对”所在的句子“诸如此类的行为……需要在立法层面做出有效应对。”通过这句话的信息可以得知“有效应对”的方法是一个针对“人格权被侵害”问题的立法层面的方法。第三步,文段核心是针对人格权问题进行立法层面的讨论,则这个词语的含义已经很明确了。A项是针对人格权问题的立法措施,理解正确,保留。B项通过立法彰显人文关怀是措施的影响,而不是措施本身,其次分编立法并没有针对人格权的问题,排除。C、D两项并不是立法问题,排除。本题选A。

【例2】

人口的激增,让地球的粮食供应面临严峻的考验,有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需要增加70%的耕地,人类才能养活自己。但地球上根本没有这么多可增加的耕地。于是,科学家转向海洋求助:在远离海岸的开阔海域中养鱼,可以给人类提供足够的营养。我们可以大胆地预计,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即将拉开序幕。

根据这段文字,“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是指:

A. 对海洋产品进行深度加工,提高其利用率

B. 海水养殖业将逐渐取代传统农业的主导地位

C. 加大深海养殖的力度,弥补近海养殖的不足

D. 海洋鱼类资源将在人类食物结构中占较大比重

理解三步走:首先“人类食物的蓝色革命”这个短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关于人类食物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和蓝色有关。“蓝色”这个词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第二,理解词语所在句“我们可以大胆预计……即将拉开序幕。”根据本句可以得知需要理解的短语是一个预计的结果,则我们需要根据前文的含义推测原因以及蓝色的指代含义;第三,根据上下文文意得知文段描述的含义是目前人类的问题是粮食不够吃,因此可以转向海洋,可以养鱼来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选项A项深度加工海洋产品、B项养殖业、C项深海养殖都没有指向食物,排除。D项指向的是将在食物方面发生比较大的变动,而且变为海洋食物,贴合文段含义。故本题选D。

国考行测备考工程问题之普通工程

概念 工程问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题目。工作总量用W表示,工作效率用P表示,工作时间用t表示。

基本知识 基本公式:W=Pt

正反比关系: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

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成正比;

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成反比。

例题巩固 例1.A工程队修一条总长为600米的路,第一天A修了30米,第二天加快速度,工作效率提高了20%,问修完这条路一共需几天?

A.20 B.18 C.17 D.16

【答案】C。解析:第一天修了30米,还剩570米。第一天的效率为30米/天,第二天及以后的效率为30×(1+20%)=36米/天。所求总时间为1+570÷36=16.x,由于选项都为整数,16.x向上取整后为17,选择C项。

例2.对某批零件进行加工,原计划要18个小时完成,改进工作效率只需12小时就能完成,已知后来每小时比原计划每小时多加工8个零件,问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A.96 B.144 C.288 D.300

【答案】C。解析:方法一,问题所求为零件总数,题干中描述了效率改变后时间也随之变化的情况,前后零件总数不变,假设原计划工作效率为x,则满足18x=12x(x+8),解得x=16,则零件总数为18×16=288,选择C项。

方法二,该问题中前后工作总量W保持不变,题干中给到前后时间比为18∶12,此时效率P与时间t成反比关系,前后效率比值为12∶18=2∶3,对应到题中,后来每小时比原计划每小时多加工8个零件,则1份对应8个零件,原效率为2份对应16个零件,总计零件数18×16=288,选择C项。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25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