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库吧 > 考试 > 国考 >

国考备考行测易错题(2)

美婷分享

【提醒】“增加值”和“增长量”总是傻傻分不清楚,但实际意义有着很大区别。增加值指的是常住单位生产过程创造的新增价值,是一个统计指标的名称,类似进出口额、大米产量,不含增长的意思。

怎么样同学们?在做题的过程中,眼神是不是特别重要?公考的题目常常会设置各种各样的“陷阱”,尤其是细节问题,极容易被大家忽视而“入坑”,所以一方面需要大家掌握方法技巧,另外一方面需要及时整理错题,多总结复盘,这样才能“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避坑!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之易错成语积累

1.屡试不爽。错例:为了明天的实验测试能顺利过关,他已将要做的实验做了很多次了,可屡试不爽。分析: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往往将其误解为:多次实验都不成功。

2.马革裹尸。错例: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分析: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疆场。往往将其误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

3.美轮美奂。错例: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分析: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轮:高大;奂:众多)。例句却将其误解为“美好”之意了。

4.明日黄花。 错例:老校长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分析:这个成语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以后人们便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沿用至今。例句将其误解为:未来的花朵

5.名正言顺。错例: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分析: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例句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6.目无全牛。错例: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分析: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以比喻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境界。这个成语是个褒义词,不能误用作贬义词。例句将其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

7.目不窥园。 错例:做人要正派,喜欢探索他人的隐私是不道德的,因而要做到目不窥园。分析: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目不窥园”(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后世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例句将其误解为:眼睛不窥视他人的园子。

8.拍手称快。错例: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分析: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只是照字面理解为“拍着手喊快”,没有意识到“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自然用错了。

9. 萍水相逢。错例:他们俩分别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分析: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例句将其误解为:相逢或碰面。

10.巧夺天工。错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分析: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夺:胜过),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国考行测定义判断之提取要点

定义判断八大要点分别是:1.主体(行为动作的发出者)

2.客体(行为动作的承受着),主体和客体可以是国家、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等

3.原因(因为....由于...)

4.目的(为了....)

5.方法(通过....)

6.条件(在....条件下)

7.结果(实现了....导致了....)

8.性质(....是....)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题干的要点整理出来,然后跟选项的要点比对再筛选答案即可。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例题一起来尝试一下用提取要点解题。

1. 斡旋受贿罪,也称间接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职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存在斡旋受贿罪的是

A. 民办学校校长张某收受了某学生家长的红包,委托本校老师伪造该生的成绩单

B. 李董事长送了审计司司长太太一部轿车,成功使得自己的企业逃过审计审查

C. 海关负责海外货品清关的小赵,时常收到海外代购商的礼物,并帮他们逃税

D. 警察孙某请交管局的老同事帮小李删除违章记录,并向小李索要一笔好处费

【解析】在阅读定义的时候我们不妨划出它的主体、客体、方式等。本题的定义要素中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方式是利用其职位便利通过其他的工作人员进行间接的犯罪,目的是为别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从中收取请托人的好处。A选项和B选项“民办学校校长”,“审计司司长太太”并非国家公职人员,所以主体不符;C选项中海关工作人员小赵,收礼并帮代购商逃税,中间并没有经过其他工作人员,属于直接犯罪,所以方式不符。D选项,警察孙某是是间接的通过老同事,即其他工作人员帮小李删除违章记录,属于间接犯罪,同时最终收取了小李的好处,所以目的也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

25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