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苏轼观后感,也无风雨也无晴——纪录片《苏东坡》观后感
电影苏轼观后感目录
很抱歉,作为AI语言模型,我无法观看电影,因此也无法提供电影《苏轼》的观后感。有其他需要帮助的地方,欢迎随时联系我。"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苏东坡纪录片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追了半个月的《苏东坡》,昨晚看完了。
这无疑是部成功的历史剧。
以苏轼为线索,使观众明白宋朝的兴盛衰亡原因。
君主远小人而近贤臣,则国盛,反之,则国衰。
虽然本剧为了体现苏轼的文学才能和政治之道,把其他同期的政治文人反面性格描述得比较过头,可是我还是喜欢上了这部剧,并且一看就断不了。
当苏轼闭眼老去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如同当时的百姓一样沉重。
苏轼离世了,去天上继续做他的文曲星了;大宋少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好官,世界少了一位诗文书画皆精的大才子。
悲伤的同时,我又为他终于摆脱人世间的疾苦开心,他终于不用受制于人,劳苦奔波于世。
原本对苏轼也就《水调歌头》,《赤壁赋》的'印象,现在真的从心底里喜欢这个爱国爱民,为人正直的东坡先生。
他不畏强权,敢于直面圣上,击鼓为民请命;他不怕降罪,开粮仓,解民缺粮之困;他勘察地情,挖井引水,解人民饮咸水之苦……这样的事太多了,我腹中墨水毕竟远远比不上这位东坡先生,不知该如何去表述了。
通常观后感,应该有对自己生活的思考,我这里也来说下。
像我这样的弱小女子,在平凡的岗位做着平凡的小事,关于天下,我既没有什么发言权,也不甚关注;说到自己,与苏轼一比,简直无地自容。
遇到客户催单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心里团团转,若更悲剧者,发货方无法准时发货,我便恨不得能到工厂,逼他给我变出货来。
如果像我这样,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郁郁寡欢,那苏轼这一生可就有得罪受。
但他没有,并且,每贬至新处,总能做些政绩来,他做事从不为取悦领导阶级,只一心为着百姓,我想这就是他总是“贬不败”的原因吧。
人生不如意事太多,如何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这是值得我一生探索的事。
我要好好向东坡先生学习!
也无风雨也无晴——纪录片《苏东坡》观后感

苏东坡从历史中走来,千年之路,风尘仆仆,不明事理之人的想象中,他不过是一个古代著名文人。
可是苏东坡身上究竟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地方?如果将苏轼比作一件古文物,那么他将是无价之宝。
苏轼曾辗转数地,汴京一向是他惧怕的大本营。
一纸宫内诏书甚至可以要了他的命。
他经历的是世人无法猜想的旅途艰辛,但是他的内心更令人难以琢磨,因为无人可达。
他在黄州务过农,做过肉,泛过舟,忽来兴致就挥笔赋词。
过去的词只讲风花雪月男女爱情,苏东坡的出现完全扭转了前辈柳永的纪元。
他的词随性,走心,是哲学,是画面,是自由,苏轼的诗词在哪儿,他的心就在哪儿。
苏轼寻访佛家精髓,结交一帮方丈、道士朋友,谈天说地,赋诗喝茶甚为欢喜;他寻访民间真情,结交一群农民朋友,乘夜色溜出城门在东坡饮酒观景,淋漓尽致。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百姓乞儿,他不要求奇遇知音,只求一寸天地。
在各种荒蛮之地辗转多么不幸,但却能发现,苏东坡在哪儿,他的朋友就在哪儿。
苏东坡对生活的理解是现代人无法触及的,他乐观,他自豪,他啃羊骨头能肯出蟹味,他吃干面能发明出美食,他能即兴出猎“聊发少年狂”,他欢饮达旦仍不忘弟弟苏辙。
他的心也曾波动,还好有赤壁的月光水色温暖。
他从不写信给朋友说自己悲惨,逢糗事总不忘缀句“呵呵”。
我想他也许从远古走来,因为他比常人多了解生活千万倍;也许他从智慧那里走来,他比常人拥有太多乐观心态。
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他感染着千百代人直到现在。
曾经,他骄傲地宣称自己看透一切世事,他挥笔感慨“也无风雨也无晴”,然而,他从不会这样平庸至极苟且活下去。
他胜利了,赢得了历史中真正的胜利,一代大家在历史中到底重生几回,谁也不知道。
还未到风烛残年时他就曾乐观咏叹,虽不能长活在自然的山光水色中,但我现今用心享受,它们将永远接纳我,我会真正融入自然。
他做到了。
他不仅将自己的心安置在了自然的美丽中,更把自己的名字长久地刻在了人世。
一纸一笔一颗心,全世界都在努力追寻苏东坡的超凡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