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舞台观后感,一篇越剧的观后感400至500字
越剧舞台观后感目录
。
越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源自浙江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越剧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舞台表演形式,深受观众喜爱。
。
在越剧的舞台上,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表演技巧,将传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生动地呈现出来。他们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都非常精细和符合角色特征。特别是越剧中的女角色,表现出的柔美和细腻,让人不由得为之倾倒。
。
除了演员的表演,越剧的音乐和唱腔也是其独特魅力的来源之一。越剧音乐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唱腔则以其独特的节奏和音调,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
总的来说,观看越剧舞台表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体验,它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表现力。我相信,越剧将会继续流传下去,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剧五女拜寿观后感

此次五女拜寿的阵容,明星版的意义,这强烈的欲望驱使着我们不远万里前往绍兴观看明星版《五女拜寿》。
此次演出阵容,令人迫切期待的当数花飞组合,李敏的翠云,金静的跪夫,还有余姚越剧团的毕派阮建绒,夏艺奕和谢蝉、相丹芳组合,张小君的大姑爷,也都是值得欣赏的,当然,浙百的原版人马自不必多说。
随着帷幕的拉开,金静老师扮演的大女儿、李敏老师的翠云也在万众期待下出场,掌声顿时雷动,一个前拜寿的亮相就立马有摄人魂魄之感。
最令人欣喜的是作为戚派名旦终于出任大女儿,令人欣慰,那一颦一笑,分明宛若那王千金,又宛若那玉堂春,不不不,那真的是大女儿,迈着金贵之躯来了,来到了观众眼前。
还有那翠云,那真的是李敏,是真的,那纤瘦的身段,确实没有十分也有九分接近人物形象,妙哉妙哉。
二姑爷阮建绒来了,虽然还有些观众不太认识她,可是,带着毕派,她演出了该有的本色,尤其是最近几年,大大小小的演出都经常能看到她的身影,看到毕派传人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看到余姚小百花的表现。
因为毕竟还是不熟,所以散场后卸了妆根本找不到阮建绒老师的身影。
听慈溪的戏迷说,原来她一直都在,唉,亏大了,只怪小生眼拙,不知圣人在何处啊。
另一个亮点则是花飞组合,陈飞老师的傅派真假结合唱法,完全和原版五女声腔不同的,然而,陈飞的唱腔更有张力,陈飞就是陈飞的感觉,演出了另一种敫桂英一样的嗓音质感的三小姐,而阿花的三姑爷,又多添了几分男儿阳刚气,别具一格。
在前拜寿,观众们饱饱的纵览了一遍明星版大部分担纲主演的演员,此时我更期待的是金老师跪夫的唱段。
看这戚派名旦又是如何演绎。
随着剧情的发展,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跪夫开始了,“官人……啊……痛断肝肠忙下跪……”哇,真是好一个戚派,将这段唱腔真正塑造出戚派的光辉!也许这第一场明星版演出很多观众就是冲着金老师来的,所以现场气氛火爆到了极点,几乎是一句一个喝彩,一句一阵掌声。
也许这就是金静,这就是那个随和谦逊的著名演员所赢得的声誉和赞许。
演出后,很多老师卸完妆后从后面出来,金静老师没有卸妆,亲切的和观众、静粉合影留念。
在她脸颊两边,有两道明显的泪痕,台下离的远没发现她哭了,没想到台后还能发现这么入骨的一面,这也证明,金老师演的角色是相当投入的。
而李敏老师更以和蔼的神情给我们再一次留下了谦和的印象。
另有一个插曲,就是相丹芳同学,在那里和一帮小班演员冒着雨焦急的等人或是等车,令人不由得心疼起这些演员了,他们确实也是很辛苦了啊,一个个演员脸上隐约显露着不同程度的憔悴。
观看明星版五女首演,真的不虚此行。
作为博爱的戏迷,看到戚派有如此传人,幸甚幸甚;看到越剧界有诸多优秀演员,幸甚幸甚;看到五女拜寿如此强大阵容的演出,幸甚至哉。
现场碰到的还有其他好多演员,给观众最大的印象就是敬业、传神、强大。
越剧有如此魅力,全赖诸位名伶,感谢此次演出,给我们、给我,带来了一顿非常丰盛的艺术大餐。
一篇越剧的观后感400至500字

越剧藏书之家观后感
越剧《藏书之家》是近年来浙江小百花的新排剧目,可以说从舞台布景到人物服装、唱腔上都与传统越剧有着很大的不同。
故事讲述了著名藏书楼“天一阁”在明末清初时藏书守书的故事。
天一阁主范容与姨娘侍书夫人皆痴书之人,才女花如笺更是痴书十年,自嫁范门。
不料新郎从军,尚未谋面而身先殉国。
三个人的命运皆与书楼紧紧相连。
在一片富有文化气息的大幕中,《天一生水》的主题曲响起,缓慢的曲调似乎又把人们带回了百年前的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大幕拉开,在一片急促的节奏中原本优雅的花旦台步显得匆忙而凌乱,而天一阁的藏书故事就在两个小人物的叙述中开场了。
第一个出场的主要人物是洪瑛饰演的侍书夫人,在经历了《陆游与唐婉》一剧的转型之后,洪瑛的表演显得更老练自如了,无论唱念还是人物的眼神动作都表现不俗。
一小段戏就初步塑造了一个既痴爱书卷又持家艰难的掌门女子的形象。
相对于洪瑛的表演,茅威涛饰演的范容在刚出场时似乎没怎么进入状态,只见一个继承祖业的守书人脸上充满了光辉与自信,还有一股自以为是的潇洒。
与其说这样的表情适合范容倒不如说它更适合现在功成名就、炙手可热的茅威涛。
好在这样情况很快不见了,茅茅的表演也慢慢的进入了角色,作为一个名角,其表演还是有许多可圈点之处的。
但我个人认为,在祭拜李贽一场戏中,范容的寻觅先生阴灵的眼神坐得太实了,受祭阴魂想来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某些飘忽不定的空间内,用这般确定的眼神岂能与之交流?所以我认为,此处的眼神还是飘忽一些的好。
第二场开始,呈现给大家的是范门晒书之场景,唯一觉得别扭的是当孙知府到来时,晒书人一个个以缓慢而整齐划一的动作游魂似的退场,看起来挺不自然。
说句刻薄的话,这些人此时的表现像是中了什么魔咒。
在这一场中,由于《焚书》的出现,主要人物之间复杂的感情开始萌发和显现。
范容与其嫂花如笺因“卖田收书”一事实现了心灵的第一次交汇,知音之意含而微露,这最能把越剧的含蓄之美发挥出来。
而范容与姨娘侍书夫人的感情也似乎不止于表面显现的这么简单。
这台戏对观众心灵的震撼开始于第三场的抄书,范家在经济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放弃藏书守书之志,上下一心,毅然决定抄书以藏。
这场面不仅震撼了观众,也震撼了夫亡欲去的花如笺的心灵。
在“清贫不失志,肝胆照先贤。
一句一慷慨,书罢乾坤现”的大气咏叹的唱腔中,范门的藏书精神初步显现。
花如笺这个人物对书楼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决定永留范门,还拿出自己的嫁妆助范容收书。
在第四场中,最精彩的唱段要数“三跪求书”,不仅唱词精练,而且曲调由慢板逐渐过渡到快版,感情层层递进,把一个藏书人迷茫、坚毅、不计荣辱的复杂内心演变过程逐步呈现在观众面前。
美中不足的是三跪的动作设计有些粗放,缺少越剧的美感。
为求《焚书》,花如笺不得不决定走出范门。
然而天一阁主范容此刻方才知晓“此情亦深”,因而决定留人别书。
别书一场中有大段念白,这让我不禁开始怀疑如今的越剧有话剧化的发展方向。
其实后面的唱词中有些意思是与这段念白重复的,我认为这段念白大可以与后面的唱词精简合并。
我一直以为舞台剧的一大魅力就是能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观众的脑子中搭建出本不存在的虚幻的景物。
比如,从下楼的动作中看到了楼梯;从两只手的推送中看到了门窗等等。
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场戏却抛弃了这一大魅力,硬是弄来了一大堆塑像来代表天一阁的历代藏书人,还让范容与花如笺穿梭其间兴奋的来了长长的一段话剧式的念白。
为什么不能用人物的动作表情及唱词腔调来招唤出历代藏书护书之人,让他们永驻观众心头呢?这在技术上也许难度大了些,但效果一定要比用一大堆塑像好得多。
全剧的尾声部分把戏剧推向了***,在一封情深意切的书信中,一切的迷底都揭开了,孙知府的形象也在些时更加复杂而丰满。
在一片悲壮的音乐烘托中,天一阁主范容终于实现了双书合壁的夙愿,他以一种近乎仪式的神圣将双书封存。
然而为了斯文永继,我们的藏书人付出了太沉重的代价。
初观此剧时总觉得故事不够连贯,总感觉讲不出具体是个什么故事。
人物形象虽然丰满,然而故事背后所隐藏的深刻主题不易被清楚挖掘。
这大概是几易其稿的结果吧。
该剧最早名为《藏》,故事性比现在看到的要强,据说是公演后又根据观众意见做了几次大的修改,可惜由于条件所限,我至今未见《藏》剧,故无从比较
剧中人物的服装不必说,自然华丽,但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演员的服装上都少了一件可以辅助表达人物感情的重要道具——水袖。
我们知道,水袖的表演也是我国戏曲艺术中的精华,如果仅仅是为了服装华丽而取消之,不免因小失大。
另外,整台戏的有歌剧化与话剧化的倾向,这让我不太能接受。
诚然,越剧还是一个较年轻的不成熟的剧种,它的发展需要向兄弟艺术学习,但我想这种学习不能丢开越剧的根本吧。
希望越剧不因循守旧,希望越剧能有更多的改革,但我更希望若干年后我们看到的越剧还是越味十足,有越人特色的越剧。
王老虎抢亲观后感700字越剧?

一、越剧杭州才子周文宾与好友打赌,节男扮女装去游玩,被女主王秀英哥哥王天豹抢进王府,最后阴差阳错成就美满姻缘。
该剧故事源于弹词,越剧男班时期即有演出。
新编本突出了王老虎因抢亲所造成的一连串被动可笑的情节,讽刺和抨击了他的丑恶行为。
其中“错认”、“戏豹”、“寄闺”、“赔妹”等场,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
毕春芳饰周文宾、戚雅仙饰王秀英、潘笑笑饰王天豹、陈金莲饰祝枝山。
演出受到观众欢迎,成为剧团保留剧目。
越剧《王老虎抢亲》经典唱段:周文宾:正月十五是元宵,人山人海闹盈盈,我与好友来打赌,男扮女装去看花灯,只为你哥哥王老虎,把我当作美佳人,抢入府要成亲,我千言万语难脱身,他把我强留小姐的闺房内,这真是美满姻缘天作成。
王秀英:骂声哥哥王天豹,抢个祸事进了门,此事倘若传出去,叫我今后怎做人,我撩起罗裙出房去,要与哥哥把理评。
周文宾:慢来,小姐慢来。
小姐千万不能去,去了反而坏事情,小姐既然爱文宾,文宾也爱王秀英,今日闺楼巧相会,也是你我有缘份,何不订下白头约,也了却你我一片心?
二、越剧林素云因父命难违,嫁到荣家。
荣家少爷生性痴呆,素云自叹命薄。
洞房之夜,素云突然发白喉恶症,只有痴呆的荣家少爷荣鹏程不怕危险服侍她,林素云很快病愈。
而荣家少爷却染上白喉。
好人总归有好报,奇迹发生了。
荣鹏程:徐铭,林素云:谢群英。
其中《呆大拜访岳母》一折最搞笑,徐铭把傻子少爷演得活灵活现,展示出了富家少爷的赤诚之心。
《洞房哭夫》与中的“哭灵”、中的“哭头”合称为“尺调三哭”,唱段除着力渲染悲剧气氛外,还伴有自谴自责的叹息音调。
越剧《一缕麻》经典唱段:媒婆陪我到林府,我骑马来她走路,进门讲话不要多,装聋作哑乖乖坐,再像庙里拜菩萨,拜了一个又一个。
没错没错我没错,你挤眉弄眼动手动脚做什么。
媒婆花样实在多,你说我错重拜过,先拜爹爹和媒婆,再拜岳父与岳母。
岳母啊,你是肚肠来心眼多,我讲话不能来讲错,假情假意先安慰,吉人自有天相助,你若要死慢点死,不能让喜事丧事一起做,这些话都是她们来教我,背了一夜好辛苦,讲了半天肚子饿,我还是吃点东西饱饱肚。
全剧最搞笑的部分就是岳母大人生病了,未来女婿呆大进府去拜访岳父岳母,临行之前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可是还是搞砸了。
三、越剧眉山书生陈季常其妻悍妒,一日邀陈季常同游花舟,柳氏派丫环水儿打探,果有歌妓琴操陪酒唱曲,陈季常回家被柳月红罚跪池边。
苏东坡放心不下前来探望陈季常,见状颇为不平,与柳氏评理,反被柳氏打出门外。
苏东坡设下疗妒之计来整治柳氏,柳氏心中气愤,拉季常、东坡等去见官。
“河东狮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大家看这出戏时,一片欢声笑语。
“我管他是泰斗,还是漏斗?”“从今后,主是你仆是我,天是你地是我,生气可骂我,动怒可打我,爱我管我约束我,家传青藤教训我……”这些充满味道的台词出现在越剧舞台上,让台下的观众乐坏了。
特别是他俩刚成婚时,陈季常沉迷于爱妻的美貌中,新婚之夜下盟誓,果然妻子都是按照他的誓约去执行的。
后面肠子都悔青了,“打是亲骂是爱,这样的爱无福消受”,笑死我了。
由杭州越剧院创排的越剧《新狮吼记》在宁波大剧院亮相,由、梅花奖得主陈雪萍和谢群英联袂演出。
(文章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