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警句100句
行书警句100句目录
1. 言行要一致,才能赢得信任。
2. 守信用,不言而信。
3.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4. 滴水之恩,涌泉以报。
5. 以德报怨,以德报德。
6. 以信为本,以诚为重。
7. 无德不兴,无信不立。
8. 心怀善意,言出必行。
9. 做人要厚道,处事要公正。
10. 勤俭持家,不贪不浪。
11.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2. 坚持原则,不屈不挠。
13. 恪守职责,不贪不占。
14.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15. 学无止境,不断进取。
16. 知足常乐,不贪不悔。
17. 尊重他人,不轻不躁。
18. 以人为本,不自私自利。
19. 严以律己,不放纵自我。
20. 勤奋努力,不怕困难。
21. 知错就改,不固执己见。
22. 心平气和,不冲动随意。
23. 以和为贵,不好斗争。
24. 从善如流,不顽固不变。
25. 见利思义,不唯利是图。
26. 谨言慎行,不轻率冒险。
27. 守纪律,不违规乱纪。
28. 知书达理,不糊涂不傻。
29. 以诚待人,不欺不骗。
30. 坦诚相待,不假言不语。
31. 勇于承担,不逃避不怕。
32. 忍耐克服,不怨不泄。
33. 尊老爱幼,不欺不辱。
34. 爱护环境,不污不染。
35. 以礼待人,不失礼仪。
36. 富强民主,不偏不倚。
37. 安定团结,不搞分裂。
38. 爱国爱民,不叛不独。
39. 因事制宜,不拘泥不死。
40. 顺应潮流,不落伍不疾。
41. 知人善任,不偏不私。
42. 以身作则,不言不行。
43. 谨言慎行,不言不语。
44. 以德报怨,不以怨报德。
45. 以诚待人,不欺不瞒。
46. 以德服人,不用强权。
47. 以人为本,不忘公正。
48. 以心换心,不计利益。
49. 以友谊相待,不计较。
50. 以真心对待,不虚伪。
51. 以道德为准则,不偏离。
52. 以责任为重,不敷衍。
53. 以尊重为礼仪,不轻视。
54. 以奋斗实现,不空谈。
55. 以自信为基础,不自卑。
56. 以理智思考,不冲动。
57. 以快乐生活,不苦恼。
58. 以真实表现,不假装。
59. 以良好品质,不虚伪炫耀。
60. 以努力奋斗,不放弃。
61. 以智慧为本,不盲目追求。
62. 以真诚为基础,不虚伪。
63. 以宽容待人,不计较小事。
64. 以创新为动力,不墨守成规。
65. 以实践验证,不空谈理论。
66. 以感恩心态,不忘初心。
67. 以坚强意志,不气馁。
68. 以真心付出,不求回报。
69. 以规范行动,不偏离原则。
70. 以公正公平,不偏袒私利。
71. 以审慎决策,不冲动行事。
72. 以热情投入,不半途而废。
73. 以真诚交往,不玩弄心机。
74. 以自我提升,不停滞不前。
75. 以发扬光大,不消极抵制。
76. 以真诚为根本,不虚伪做作。
77. 以务实为重,不空谈虚浮。
78. 以良心做事,不追求功利。
79. 以友善相待,不恶意攻击。
80. 以诚实待人,不欺骗欺诈。
81. 以高尚情操,不卑鄙无耻。
82. 以宽容为美德,不计较小事。
83. 以坚毅不拔,不轻言放弃。
84. 以谦虚为美德,不自大自满。
85. 以自我提升,不停滞不前。
86. 以感恩心态,不忘初心。
87. 以宽容为美德,不计较小事。
88. 以快乐生活,不苦恼。
89. 以自信为基础,不自卑。
90. 以知识为财富,不愚昧无知。
91. 以感性为基础,不忘理性思考。
92. 以真诚交往,不玩弄心机。
93. 以诚信为本,不欺骗他人。
94. 以良心做事,不追求功利。
95. 以自我反思,不自鸣得意。
96. 以勇气面对,不畏惧挑战。
97. 以自我约束,不违反规则。
98. 以守信为准则,不失信于人。
99. 以真诚待人,不虚伪做作。
100. 以良好品质,不虚伪炫耀。"。
关于书法家的名言警句

书家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黄庭坚
再抄一些
●书肇于自然(汉·蔡邕)
●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张怀谨)
●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唐·张彦远)
●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
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张怀谨)
●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
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唐·张怀谨)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刘熙载《艺概》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孙过庭)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项穆《书法雅言》
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赵壹《非草书》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刘熙载《艺概》
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项穆《书法雅言》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张彦远《法书要录》
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虞世南《笔髓论》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
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陈绎曾《翰林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