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山歌观后感,描写唱山歌时的作文
舞蹈山歌观后感目录
。
舞蹈山歌是一种源于中国农村的传统艺术形式,它融合了舞蹈和歌唱,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在观看舞蹈山歌的演出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
在表演过程中,舞者们用优美的姿态和舞蹈动作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之处,歌唱则是表达了人们的心声和感受。这种艺术形式非常接近人们的生活,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农村文化的魅力。
。
观看舞蹈山歌的演出,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舞者们的舞蹈动作和歌唱,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这种艺术形式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和自信。
。
总之,舞蹈山歌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传统艺术形式,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土地和文化中。观看舞蹈山歌的演出,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更加自信地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山歌作文200字

壮乡山歌歌,大家都会唱,但山歌的联对联不但动听优美,还能考大人。
我就亲身享受过这么一回。
有一天双休日,我和爸爸到象州玩。
这天,人们都穿着盛装,金光闪烁,每个人都欢声笑语,笑逐颜开,兴高采烈地向同一目的地走走去,笑声一下传了很远很远……爸爸告诉我说这是象州县隆重举办的山歌大赛。
我也迫不及待地叫爸爸带我去看看。
我和爸爸刚走到了比赛的场地,就听到主持人大声叫到:“今天,我们的山歌大赛开始了!”大家听了,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我登上高处,只见人山人海,参加比赛的有青年,有老人,个个精神饱满、兴高采烈。
看得出,他们都想一展自己的歌喉。
之后,主持有唱到:“象州河水清悠悠,四方歌手会象州;三姐传下山歌种,山歌不断水长流。
”歌声刚停,人群中突然挤进了一个圆鼻子、眼睛是一个十字架、嘴巴扁扁的“怪物”。
主持人马上用山歌问那“怪物”:“独根木柴怎么烧?独个石头怎样挑?独木架桥怎么过?独生子女怎样教?”只见那“怪物”不假思索地唱到:“独根木柴破开烧,独个石头打烂挑;独木架桥小心过,独生子女耐心教。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那个“怪物”是一个年轻人打扮成的,他发出细细的声音,每唱一句都点一下头,怪不得大家那么好笑。
正在欢喜之中,突然从笑声中传来一阵动听的歌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她扎着小辫,身穿朴素的衣服。
小姑娘放开嗓子唱道:“岭对岭来坡对坡,壮家山歌实在多;你唱党的领导好,我唱家乡丰收歌。
”“好!”大家一边笑一边赞扬小姑娘。
大家都被小姑娘的歌声陶醉了。
最后,小姑娘以优美的歌喉夺冠。
这次山歌比赛让我大开了眼界,我祝愿家乡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描写唱山歌时的作文

岁月易逝,年华辗转。
记忆的长河流淌,水花冲走了沉重的石块,而那最轻盈的沙,却在心河中沉淀下来,成了难以忘怀的民族情谊。
儿时的西昌,青青山冈,悠悠山歌,放学路上,总听见从家前的小土坡上传来长长的吆喝,声调高亢而浑厚,充满着饱满的热情,只听声音,却不见着人。
不一会儿,炊烟伴着的夕阳染红,那纯粹的乡音便也西下了。
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区的首府,大约有着1/3还多的彝人。
汉、彝两族人虽文化不同,但在这样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大家都和谐共处,同时也都被对方的文化深深感染了。
那彝族的山歌,汉人听不懂,却如此热衷天开口哼唱,伴歌起舞。
欢快的节奏,唱响的是同为西昌人的协心。
西昌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八月的火把节,当夕阳西下——8点钟起,汉人、彝人都涌向街道,搭起巨大的火把,每人手里也拿着小火把,这无数的火把同一时刻瞬间点燃,照耀黑夜,大家都唱起歌来了。
伴随着欢快的节奏,热情的火焰,我也挤到了人群中去,拉起彼此陌生却倍感亲切的双手,跟着山歌的节奏,跳起熟悉的“达体舞”。
一瞬间,幸福便洋溢跳跃,随着那火红的篝焰,欢腾起来。
每个人的脸都在火光的笼罩下,显得绯红。
对面的彝族姑娘,盘着头,一身黑红的民族服装。
一个个黝黑的面容,一个个亮丽的歌喉,健康而清丽之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旋转的节拍,闪烁的音符,都在一瞬间绽放。
那歌声如篝火,热情抒写出无穷的欢欣;那声音似黄鹂,婉转唱出希望的光芒。
那山歌,是青春的释放;是普通劳动人民艺术的结晶;是民族的灵魂。
我们这一群人被深深地感染,仿佛在无休无止的欢腾之中沉醉。
然而,这样的山歌终也只能停留在记忆和电视里了,离开西昌的时候,还在听着家乡的山歌,那好像一声声呼唤,呼唤着内心的潺潺乡情,又好像一丝丝思念,思念那纯洁的民族情谊。
那时,那山歌,是我童年的伴侣。
那时,那山歌,是我记忆深处的彝胞热情。
山歌起,家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