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复习方法(2)
内心抑郁的时候很难构想未来前景;因此,如果你事先列好了一些你想做的事情,并且在感到生活困顿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这样对你将很有帮助。写下自己对研究生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记下所有那些能够帮你向前看的目标。
方法三
考研路是一段很漫长的旅途,这段准备时间最起码要坚持一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难免会有心情不好,烦躁至极的情况。在这段枯燥的考研路上我们要自己寻找乐趣,要把它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绚丽精彩。
不要把这个考研当成一份任务去完成,那样会有很大的压力,更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很重大的考试,你要把它当做是自己的一个爱好一个情到深处的选择,这样你就会放松很多,考研成功与否无所谓,重要的是在这段路上的收获。
方法四
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每个人心里难免会紧张压力也会骤增。面对这种紧张的情绪,我们必须要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影响自己最后的复习。面对考研,我们要学会洒脱一点,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学会释放和调节自己。
同时也要保持自我,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前进,不要总是去想别人复习的如何,认为别人总是比自己复习的好,不断地自我否定,然后自乱阵脚。在考前一定要建立自信心,要认定“天生我才必有用”,学习并不是不是成材的惟一出路。
考研有哪些方法缓解疲惫
散步
一方面,步行是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流向大脑的血液。
另一方面,散步可以帮助你不要专注于那些你根本不想复习的东西。
其实,当你在走路的时候,偶尔可以回想一下遇到的问题,也许,很多你坐在书房里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在走路的时候得到解决。
毕竟,就像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方法,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在四处走动时发现了解决这个世纪之交难题的灵感。其实就算你不“正式”散步,每隔一个小时站起来走几步,也能起到不错效果。
拥抱大自然
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美丽的风景可以让我们放松和快乐,可以花时间去爬山,听小鸟唱歌,闻一闻花香,可以大大减轻疲劳。
但是如果我们忙于复习而没有时间和大自然接触呢?没关系!实验证明,可以用大自然的画面来代替!一些研究表明,看大自然的图片6分钟也可以缓解疲劳,所以你可以下载一些美丽的大自然图片做屏保,复习一下间隔时间就可以用两只眼睛看了。
睡觉+音乐
熬夜复习对许多学生来说是一种常态,甚至受到一些老师的鼓励!然而,这种方法是极其错误的!充足的睡眠对有效记忆至关重要。
记忆巩固假说认为,记忆在睡眠中通过“重播”突触之间的连接而得到巩固。一般认为,从记忆中获得的信息暂时储存在大脑海马区,然后逐渐转移到新皮层(左颞叶、额叶、前额叶皮质等)。
通过睡眠等过程进一步编码和长期储存。科学家们推测,当我们醒着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睡眠中以一种巩固记忆的隐式方式重新激活。
突触稳态假说认为,持续的兴奋会导致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突触通路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突触数量和体积的增加以及细胞膜上受体的过剩。这些变化可能进一步占用有限的大脑资源,增加能量消耗,从而降低突触传递的效率。
通过睡眠,特别是在非快速眼动的慢波睡眠,增加膜的受体兴奋阶段,突触数量减少,突触体重恢复,也就是说,觉醒的初始状态恢复的程度,突触稳定性是保证,突触传递效率增加,个人学习效率也增加。
所以记忆巩固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都认为睡眠对记忆很重要,记忆对有效学习也很重要,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你不会因为不睡觉而复习得更好,只会因为不睡觉而复习得更差。
建议你每天至少有6小时的有效睡眠,中午15-30分钟。
此外,听音乐也可以有效地缓解疲劳。这种音乐需要柔和舒缓的轻音乐。戴上耳机,听轻音乐,想象在大自然中漫步,冥想10-15分钟也能有效缓解疲劳。